蒙特梭利教育十大特點之一:不教的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提倡以兒童為中心的啟發引導式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入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孩子自動自發地自由選擇、主動學習,並建構完善的人格。

何為教?何為「不教」?一定要先理清概念。教與「不教」是相對而言。蒙氏的「不教」是一種教的形式;「不教」是要達到教的目的。教育過程中要根據兒童的成長特點設計課程,這裡主要指的是「敏感期」。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然的,且科學的教育環,盡量讓孩子在環境中自由、獨立的「工作」。上課過程中,老師既可以扮演教的角色,也可以扮演「不教」的角色。這都要按照孩子的需要來進行。為了淡化老師的角色,蒙氏更加強調老師「不教」的角色。

根據幼兒成長規律所設計的一系列「不教」的教育活動,概括起來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活活動,一種是教學活動。

Advertisements

(一)通過豐富的生活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習慣。

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學習「吃喝拉撒」的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這個年齡段幼兒重要的核心任務,因為良好的生活能力和習慣是幼兒適應社會、未來的重要基礎。例如:

1、禮貌習慣:幼兒每天從入園的那一刻起,通過與老師、同伴問好,與爸爸媽媽說再見,學習最基本的與人交往的技能,養成文明禮貌習慣

2、衛生習慣:進入教室,教師會耐心地引導幼兒首先要認真洗手並晾乾,為幫助他們將手洗乾淨,蒙氏老師不僅親自做示範,還將6步洗手法的圖示貼在水龍頭上方提示幼兒洗手步驟,洗乾淨的手一定要做好乾手,避免手上的水滴到地面上,以此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Advertisements

3、進餐習慣:進餐時間,蒙氏教師會引導幼兒自我服務,如幫助教師清理桌椅、擺放餐具、取餐,學會安靜地吃飯,了解食物營養與身體的關係,改正偏食、挑食以及吃飯時四處溜達、邊吃飯邊說話等不良進食習慣。

4、午睡習慣:午睡時間,讓幼兒由易到難逐步學習穿脫衣服、正確的睡姿與睡眠習慣,獲得整理床鋪的能力。

5、入廁習慣:讓幼兒學習自己獨立上廁所,學會正確的擦屁股方法,養成上廁所后沖洗廁所,整理自己的衣物,不露小肚皮等習慣。

6、健康習慣:每天喝溫開水4杯以上、湯3碗以上,水果2種以上,吃飯不挑食,保證多種營養均衡攝入,提高身體免疫力,培養科學飲食的健康習慣。

7、節約習慣:隨手關燈、擰緊水龍頭、吃飯時不灑飯等,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8、安全習慣:讓幼兒集體討論上、下樓梯的方法,例如不推擠別的同伴,不從上面直接往下跳,要靠右行,小手扶著旁邊的欄杆,不大聲喧嘩影響別班的小朋友。如果幼兒們有碰撞,老師會告訴幼兒如何正確地解決,隨著幼兒長大,會及時引導幼兒們討論友好相處的方法,感受規則的重要。

9、運動習慣:每天上、下午各1小時的戶外鍛煉,老師們會根據幼兒動作發展水平,設計適合幼兒們的多樣遊戲,提供多樣對應的器材,促進幼兒走、跑、跳、平衡、投擲等運動能力綜合發展,鍛煉幼兒的意志力,並保證幼兒接受必需的陽光。

10、閱讀習慣:閱讀繪本、故事書,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

11、培養愛心:照顧盆栽、飼養小動物,養成關愛動、植物的愛心。

12、觀察習慣:認識動、植物,並觀察生長過程,了解動植物和人類的關係,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13、培養秩序感:幼兒們喜歡整潔有序的環境,物歸原態、物歸原位是蒙氏教室常規之一。在蒙氏教室里,經常有大孩子帶著小孩子一起整理物品、放回物品等場景,使班級所有孩子都能很好地遵守秩序規則,並享受秩序帶給大家的快樂。

14、培養責任感:通過大孩子幫助小孩子穿脫衣服、洗手等大幫小的方式,及明確優先小孩子先上床、先吃食品、先喝水、先洗手等規則,增強大孩子的責任意識,同時在小孩子的心裡播下責任的種子,激發幼兒願意幫助他人的興趣。

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從成人的照顧、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一個個自信、陽光、友善、專註、樂於合作、人格獨立的個體。這些好習慣一旦形成,將會對幼兒終身的生活、學習奠定良好牢固的基礎。

(二)通過「不教」的教學活動,拓展孩子生命的寬度,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一個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佔20%,情商的作用佔80%。智商是天賦,而情商是能力,情商的遺傳成分相對智商來說要少很多,絕大部分的情商是靠後天培養的,可見情商對人生成功如此重要。

在蒙氏教室里投放了豐富的教具,教師根據幼兒身心全面均衡發展的需要進行環境創設,劃分為日常生活、感官、數學、語文、科學文化五大領域,每個領域都有獨特的教育價值。除了蒙氏經典教具外,每個領域還有老師精心準備的延伸材料。孩子們每天都會在蒙氏教室中自由選擇工作,有的獨自工作,有的進行合作。在專註操作教具的過程中,孩子們不經意地就掌握了教師想教的內容,為學習抽象知識奠定了堅實基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