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正常就可以停葯?心內科醫生揭示降壓9大誤區

據2016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估計,目前我國約有高血壓患者2.7億,也就意味著在周圍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周滔在「健康大講堂」上表示,但在我國依然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清楚自己患有高血壓,而即便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進行積極治療的人群也只有41.1%。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不足,存在大量誤區。」周滔列出在臨床上,高血壓患者最容易犯的九條誤區。

誤區一:諱疾忌醫,不願面對現實

「在臨床上,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患者,測量血壓已經到了140-150/90-100mmHg左右,醫生診斷患有高血壓,但自己卻因為沒有任何癥狀的原因,拒絕相信醫生的診斷。」周滔說道。

此外,還有一種現象也極為常見,有人因為對高血壓的診斷概念不清,誤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隨之增高是一種生理現象,認為年齡越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相應的越高。專家表示,不同人群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是一致的,並不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相應變松,一般認為在沒有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兩次或兩次以上測得收縮壓血壓140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建議及時就診。

誤區二:憑感覺用藥,根據癥狀估計血壓情況

「我有遇見過這樣的高血壓病人,只有出現頭暈不適后才服藥,一旦病情好轉就停葯,這樣的後果是最後出現了大面積的腦梗。」

周滔表示,其實多數高血壓患者無自覺癥狀,少數出現自覺癥狀的患者多已存在心、腦、腎等多器官的損害。因此,建議患者定期監測血壓。

誤區三:認為自己在家中測量的血壓不準確

很多高血壓患者總是懷疑自己家中的血壓儀不準確,血壓升高或降低總是提心弔膽,認為只有到醫院測量才是最標準,對此,周滔認為定期家庭血壓測量反而更可靠。

它可以避免精神緊張導致的測量不準確,也可多個時段監測血壓,更容易發現血壓的高峰點,患者的整體血壓水平等,此外能夠區分癥狀與血壓見的關係,可以出現不適癥狀時測量血壓,觀察癥狀的發生與血壓是否存在直接的關係。

誤區四:擔心藥物副作用,不願意過早服藥

一聽說要服藥,很多年輕的高血壓患者會擔心藥物傷肝、傷腎,對以後的生活造成更大的影響,而不願意過早服藥。周滔指出,這是非常錯誤而且極其危險。

血壓升高後會對身體的心、腦、腎等多個器官造成損害,血壓控制越早,能越早的保護好這些靶點器官,遠期的預后更好,若等到心、腦、腎臟器出現癥狀時再用藥,就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誤區五:降壓治療,血壓正常了就停葯

經常會有患者諮詢,大夫什麼時候可以停葯?我血壓正常后,是否可以不再服用藥物?周滔表示,除非停葯后,你通過飲食控制、適量運動、生活方式改善使您的血壓持續維持正常水平,且能做到定期回訪。除此之外,高血壓患者一般須終身治療,自行停葯其血壓終將回復到治療前水平。

而且已有數據顯示,長期降壓治療,血壓達標能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事件,每1000例高血壓患者接受降壓治療,可避免27例腦卒中,35例心臟事件,33例心血管死亡。

誤區六:單純依靠藥物,忽視生活方式改善

高血壓與我們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導致或加重高血壓,因此,科學的生活方式降壓尤為關鍵。周滔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限制食鹽攝入,每人每餐放鹽不超過2克,每人每天攝入鹽不超過6克;堅決拒絕煙草誘惑;合理飲食,少量飲酒,男性飲酒每次葡萄酒小於100-150ml,或啤酒250-500ml;女性減半;孕婦不飲酒;適當鍛煉,控制體重,改善血壓及血脂情況;避免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防止心腦血管事件。

誤區七:自行購葯服用,迷信貴葯新葯

高血壓患者極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迷信貴葯新葯,尤其是看到周圍病友服用某種藥物有效果,自己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選用,甚至強行要求醫生開此類藥物,周滔提醒,不同的高血壓患者適用的降壓藥物不同,降壓藥物也同樣存在它的禁忌症,不一定適合周圍病友的就適合你,也不一定新葯、貴葯就最好,切勿盲目。

誤區八:血壓降低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認為降壓應該越快越好、越低越好,甚至以降壓速度快慢來判斷藥物是否有效,其實不然。

周滔說道,一般來講,降壓治療要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4-12周達到目標值。尤其是老年人,血壓下降過快、過低,易發生缺血性事件,甚至併發腦梗死等嚴重後果。

誤區九:過分關注血壓數值與精神緊張

患上高血壓后,患者不免心理都會有負擔,有的人幾乎時刻測量血壓,就怕出現問題,但很多人不清楚,精神過度緊張也會引起血壓波動,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周滔建議,因此患上高血壓后,不需要時刻盯緊血壓的變化,最好在早上測一次,下午3-5點測一次,出現不適感可測血壓,其它時間可放輕鬆。(通訊員:游華玲)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