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總是疼,六招護好膝關節

查振剛(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外科教授)

膝蓋在日常行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功能,一旦受損,將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和煩惱。不少患膝骨關節炎的老人家經常抱怨,膝蓋又疼了,有時上下樓梯和蹲下站起時膝蓋都會有些困難,這是典型的膝骨關節炎的表現。

我常跟患者說,保持骨關節健康要記住16個字,「筋骨並補、動靜結合、內外兼療、醫患合作」。醫患合作指患者依從性,骨關節炎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治癒,偷工減料或一蹴而就肯定達不到目的。

「查氏」六法則,護好膝關節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我總結出「查氏六法則」,對於保守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療效顯著,患者的滿意度較高。

1.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

每周1次,連續5次一療程(進口國產均可使用)。

Advertisements

2.口服關節軟骨補充劑(無副作用)

一日3次,每次2片(第1個月);一日2次,每次2片(第2個月開始);一般3個月一療程,可重複2~3療程。

3.關節的有效運動(有氧運動)

平卧床上進行屈伸膝關節;不負重(坐姿)屈伸膝關節。

4.關節周圍有效球形按摩

雙手握膝蓋做旋轉按摩,每日三次,每次3分鐘。

5.「三不」原則

不登山、不打太極拳、不負重上樓。

6.建議多吃有利於關節軟骨代謝的富含鈣質、膠原的食物

如:牛奶、豆類、殼貝類海產品、豬牛蹄筋等。

關節腔太干,得來點潤滑劑

膝骨關節炎患者可分大致為「乾燥型」及「濕潤型」兩大類。

正常人膝關節腔中有2~3毫升關節液,以維持關節的營養及活動性。「乾燥型」患者,就是關節液很少或者沒有了。

Advertisements

這類患者往往會因為缺乏關節液的潤滑,磨損加重而導致疼痛。此時,最佳方法是及時添加「潤滑劑」,如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

倘若長期缺乏關節液,軟骨的磨損將加劇,且軟骨營養的供應有限,這時像農民種田,稻穗都乾涸了,那就無力回天啦。

關節液變樣了,換新的

而「濕潤型」患者,關節腔內有部分關節液,但是檢查時會發現關節液顏色有變化,淡黃、深黃,甚至渾濁或夾雜血性液體。

顏色改變意味著關節液成分的改變。這時就要給關節換新的潤滑液,同樣需要注射透明質酸鈉。就如同汽車的機油,時間用久了得重新更換,使性能最優。

換不換關節,看磨損程度

即使錯過了最佳的保守治療期,也不見得都要換人工關節,要視關節磨損程度來定。一些關節磨損程度不算嚴重的患者,可以進行微創關節鏡下清理術,給關節來一次大掃除,可以及時清理磨損顆粒,去除加速關節軟骨退變的不利因素。

如果是中度關節磨損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根據適應症考慮單髁關節置換術或者HTO(高位脛骨截骨術)。

當骨關節外科醫生根據相關檢查結果判定為重度關節磨損時,就要考慮進行關節置換了。(家庭醫生雜誌編輯:郭瑋婷)

●話你知

關節疼不能不運動

有不少老人天冷會關節疼痛,其實這是缺血的表現,但很多人一出現疼痛就不運動了,這是不對的。不運動會造成肌肉萎縮,使關節更易磨損,最後造成關節疾病的發生。

那應該怎麼做?在不負重的情況下,要讓關節健康地「動」起來。在運動的過程中,謹記要循序漸進,不要劇烈運動,讓關節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同時還要做好保暖工作。

本文首發於《家庭醫生雜誌》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