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發現早 可免挨一刀!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隨著健康篩查手段的不斷進步,腫瘤早期發現的人數越來越多,早期發現的惡性腫瘤是不幸中的萬幸---有機會手術切除獲得根治。其中胃癌如果發現的早,甚至可以免挨一刀。

為什麼胃癌發現的早可以免開刀呢,因為早期胃癌局限於胃的粘膜和粘膜下層,隨著技術的成熟早癌可以在內鏡下切除,過程類似胃鏡,無須從肚皮開刀從把胃切除,直接從胃腔內將病變組織切除。

胃癌是從胃的粘膜層發展而來,隨著腫瘤生長,會浸潤粘膜下層、肌層、突破漿膜層以及發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

早期胃癌是指局限於粘膜下層的癌,現在的內鏡技術可以連根挖起,將腫瘤完整切除,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得早期發現。若腫瘤突破了粘膜下層就容易發生淋巴結轉移,內鏡下無法完整切除,此時需要開刀甚至化療。

Advertisements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技術,治療主要針對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變。通過ESD可完整地切除病變,達到根治消化道腫瘤的效果。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有哪些優勢?

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療以往以外科手術為主,但創傷大。只要操作過關、病例合適ESD與傳統根治術效果相當,這時候ESD的有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損傷小,費用低,術后恢復快。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的安全性如何?

與其他內鏡下治療一樣,ESD也有一定的危險性。主要併發症為出血、穿孔,發生率約5%-8%。對於術中出血,可在內鏡下電凝或使用鈦夾等方法控制,術前、術后應用止血藥可有效預防術中及術后出血的發生;ESD併發的穿孔通常較小,一般在術中即可發現,可予鈦夾縫合、術后胃腸減壓、禁食、防治感染等綜合方法治癒,少數患者需外科治療。

Advertisements

適應範圍要嚴格,限於早期胃癌

ESD的適應範圍是病變局限於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早期癌,癌前病變、良性息肉等也是ESD的適應症。早期胃癌、食管癌通常在做胃鏡時發現,術前通過超聲內鏡檢查,確定病變浸潤深度,了解有無區域淋巴結結轉移,保證病變基底部完整。經過CT等臨床影像評估,確認腫瘤處於早期腫瘤較小,也沒有淋巴結轉移的證據時,可以選擇在內鏡下將腫瘤切除。腫瘤突破粘膜下層,內鏡下切除就無法保證腫瘤的完整切除,若無法保證根治也就失去了在內鏡下切除的意義,此時只能選擇開刀或者化療。

ESD術后應注意事項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的患者,術后應禁食1-2天,1周內以流質易消化飲食為主,避免煙、酒、粗纖維和刺激性食物。使用抑酸藥物、粘膜保護劑。術后2天內應注意有無腹脹、腹痛、嘔血、黑便等情況,注意有無出血、穿孔等併發症的發生。

注意術后病理報告,切緣是否陰性(是否完整切除)以及病理類型,且術后應該遵醫囑定期複查和隨訪,如術后2月內應擇期複查胃鏡,了解創面癒合情況及有無病灶的殘留。

想要有微創根治的機會,還得靠早期發現

ESD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可以達到根治效果,優勢明顯,但也需要嚴格地把握適應症:ESD切除限於早期胃癌,即病變局限於黏膜及黏膜下層的胃癌。不適合做ESD的患者就不要勉強,單純追求創傷小而冒著切除不徹底的風險來做ESD是絕對不值得的。畢竟處理的是腫瘤,必須做到根治。

ESD適用於淋巴結轉移可能性極低的早期胃癌,就中國早期胃癌發現率不足10%的現狀而言,多數病人還是沒有機會接受微創根治的,因此推廣胃鏡檢查,提高早期胃癌的發現率是當務之急。

因此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幽門螺桿菌感染、吸煙、不良飲食習慣等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做胃鏡檢查。若發現有早期胃癌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可以選擇內鏡下切除,從最早期開始將胃癌治癒;退一步來說即便沒有做內鏡下切除的機會,越早的發現的腫瘤5年生存率越高。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