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自助餐

十幾年前了,那時候的女朋友跟我說想去上海吃金錢豹。

我也不知道金錢豹是什麼,反正你要去,就去唄。

到了才知道,原來是自助餐,而且是很高端的自助餐,兩百多一個人,什麼魚翅鮑魚烤乳豬,連冰激淋都是哈根達斯的。當時正好是大閘蟹季,還送一人一對,女朋友最喜歡了,同去的有朋友不要吃,她一個人吃了六個。

當時的感覺非常好,但後來第二次去,就覺著不過如此了。

待到第三次,溜一圈啥也沒拿,只是後悔進來。

再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吃的感覺好,只是當時和有的人在一起會感覺好罷了。

有一陣子常熟特別流行自助餐,各種稍有些大空間的飯店,都開始做這個生意,朋友間喊吃飯,頭一個想到的必然是哪家店去吃自助餐。但也正是從那時候起,我逐漸的對自助餐興緻缺缺,到現在是敬而遠之。

Advertisements

我以為自助餐之所以接受度高,基於兩個原因,一個是人總會對自己高估一些,覺著任意吃的話,專挑貴的吃,肯定會吃得比較合算。有時候就會疏忽,兩百多塊錢一個人的價位,如果在其他飯店裡點菜吃,能吃到怎麼樣一個水準。而以自助餐廳那些個蛋糕啊,冷盤啊,雞蛋羹啊,最多來點三文魚片啊這種水平的飯店價位來說,人均兩百塊錢一桌大概能把整個菜單炒一遍了。

另一個原因是人總會用最好的期望來對待自己將要進行的活動。譬如炒股,每個人準備入市時候,還沒賺錢呢大概都想好了以後錢怎麼花。他們幻想著多到目不暇給的品種,幻想著取之不竭的數量,幻想著每道菜都是最好的美味。其實呢?菜品值得說道的不過那麼三五個,其他都有湊數之嫌,就這三五個看上去高大上的也必然會一搶而空,然後就空著盤子等廚房裡再出菜,那真是可以等到天荒地老,等到那塊寫著菜名的招牌都快變成化石了也不一定能出的來。至於味道,該熱的菜是溫的,該溫的菜是涼的,該涼的菜是冰渣子。

Advertisements

曾經有一家自助餐館發放免費券讓人去試吃,朋友有幸拿到幾張,拉著一起過去,就見摩肩擦踵間一個廚子打扮的人端出一桶(真的是一個塑料桶)還有點硬邦邦沒化開的三文魚片來,往不鏽鋼盤裡一倒,人群蜂擁而上,拚命往自己的碟子里撈,瞬間一搶而空,那樣子怎麼看怎麼像某種養殖活動,立時一點胃口都沒了。

其實買的不如賣的精,千做萬做虧本生意不做,之所以做自助的店多,肯定是因為利潤會比一般飯店更高,才會大家都爭這生意。

熱衷於吃自助餐的人,總是比較貪。他們的口號是「扶牆進扶牆出」,拚命的將食物往肚子里填,這時候吃東西已經不是一種享受味道的悠閑快樂體驗,而變成了挑戰自己極限的痛苦。

豈不可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