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青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村莊

初到霞浦,忙於拍攝漁船出海,海帶、牡蠣養殖場以及紫菜收穫,感覺海邊的漁民大抵生活便是如此。但來到下青山和東安村,看到海面之上,密麻有序的白色泡沫上櫛比鱗次的人家房屋,才知道,原來在海邊還有這樣一種生活。

霞浦的海域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海那麼一望無際,而是根據地貌深淺等因素,養殖著不同的海產品,海帶,紫菜,牡蠣,魚類,蝦,蟹,章魚,海參『鮑魚。下青山村是海參鮑魚養殖場。

海參、鮑魚是海產品中較為名貴的,這就要求漁民們除了掌握養殖技術外,還要操足夠的心,於是漁民們吃住都在養殖場,於是便於有了下青山村這樣漂浮在海面上的村莊。

一個個大木桶一樣的泡沫團,用長木橫縱有序連接成為漂浮在海面上的排架,房子便建在木架上面,架子下面養殖著海參,鮑魚。

Advertisements

漁民養殖風裡來浪里去比之農民種殖還要辛苦多,為了照顧好養殖的海產品,他們平常吃住都在這裡,在養殖架上修建簡易房自然成了首選。

這裡的交通工具是船,家家有船,比我們家家有車還要平常

船兒在水面上忙忙碌碌,機器的突突聲不絕於耳。對於拍攝者,這是拍攝畫面里最動感的元素

房屋大多比較簡陋,鋼鐵框架,篷布或氈布做四牆及房頂。擋風遮雨足夠,但說舒適是絕對談不到。

房屋的稠密程度就象一個村鎮,中間留有供船隻進出的水道,縱橫交錯,儼然是城市的道路。

當地人把這種泡沫連接到的架子叫魚排。東安村,上青山村,下青山村這樣的魚排很常見。下青山的最為密集典型

下青山大橋邊的魚排最為密集,被譽為中國水上的威尼斯

這些廢舊的礦泉水,飲料瓶都是用在做浮標的。

Advertisements

漁民們在水面間泡沫線邊操作,放種苗

這些白色浮標下面養的是鮑魚海參類相對市價昂貴的海鮮,所以漁民們總是希望滿滿,幹勁十足。

乘船從魚排間穿行。因為視角比較平,感覺到處都是飄浮的白色泡沫糰子

我們無法真正靠近這些水上人家,去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但感覺他們的艱辛。因為勤勞,他們的收入並不低,也因為辛勞慣了,好象生活的目的就是不停的工作,沒有想過什麼時候該享受生活。

收穫回來的牡蠣,漁民們要撬開堅硬的殼,取出裡面軟體海蠣子,據說,這東西可以生吃,我們沒這個勇氣,熟吃了幾次,海蠣子面,海蠣子煎雞蛋(當地人叫海蠣子煎)油炸海蠣餅等,入口滑嫩鮮香,感覺非常好。

收完的牡蠣殼再重新穿成串串,掛在海里去,過一段時間后就又長出新的牡蠣,

牡蠣的價格並不高,大約十餘元左右一斤,掛蠣養殖卻很辛苦。

夕陽下的海面被染成霞光的色彩,很美。

海面上無風無浪,除過漁船的機器聲,海面平靜安謐,一座座房屋飄在斜陽里,青山外,恬然靜美。這就局外人眼裡浪漫的水上威尼斯表象的美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