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到底要不要買房子,現在終於明白了!

比如有人問:那我還要不要買房子?

其實這樣的問題,過去也經常有人問到,當然主要是身邊的朋友。我一般的回答是,如果是剛需,隨時買,別等。如果今天問我,我還是這個回答。一位有房子的朋友,今天又問。我只能說,該買的就買,不該買的就不買。朋友聽了還是一頭霧水。其實,我要說的是,儘管以房子為中心的時代即將結束,但緊接著的並不見得是房地產的崩盤(儘管有人覺得崩盤很痛快)。任何地方、任何時候房子都可以成為投資的對象,即使是現在,窪地仍然是有的。但我這裡不能講這個問題,恐怕產生誤導。

還有人問:我幾套房子,現在要不要賣?

我在講課時每當講到這個事情,課間休息的時候,都會有人問到上面的問題。這個問題也不好回答。我強調三點。第一,房子在哪裡?今後房地產市場會明顯分化。一線城市繼續短缺,縣城雖然也是房子嚴重過剩,但是農民進城的首選,將來最慘的是不發達地區的地級市。第二,賣了房有沒有合適的投資渠道?我們知道大多數人是沒有的。那你拿這錢幹什麼?第三,儘管美國縮表,中國貨幣政策也有緊縮的跡象,但為了保增長,超發貨幣,從而導致貨幣貶值,還是大概率事件。

Advertisements

以房子為中心時代結束之後,就是房地產崩盤嗎?不少人在評論中表達了這樣的期待。其實仔細分析,有這種期待的人,往往都是想買房子的。(期待的人越多,說明需求越大。)但我的看法是,我在今天的微博里也講了,以房子為中心時代的結束,與房地產崩盤是兩回事。網上傳,馬雲說,8年後,房子像大蔥一樣便宜!我不知道轉述的準確不準確,但我的看法,這種可能性極小。但即便那樣,也是暫時的現象。

所以,應當準確理解以房子為中心時代的結束這個判斷。我說以房子為中心時代結束,不是說,那時候人們都不需要買房子了,房地產這個產業就完蛋了。我說的以房子為中心時代的結束,是說整個社會圍著房子轉那樣一個時代的結束。各位可以想想過去這些年的情景:人們把掙來的錢基本都用在房子上,條件好的,買完一套接著攢錢買第二套,買完第二套接著攢錢買第三套;條件差的,全家節衣縮食,東拼西湊,攢錢買房。其他方面的需求,能壓縮壓縮,能湊合湊合。很多人說,這些年基本就為房子活著了。

Advertisements

在以房子為中心時代的結束之後,當然還有人要買房子,還有更多的人需要還房貸。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錢用在房子上,或者至少不再把主要收入用在房子上。

這個時候的房地產,應當進入一個正常的發展時期,因為在這個時候正常的需求仍然存在。

首先,城市化的進程。近些年來中國城市化的過程雖然按照統計學的意義上進展很快,但許多在統計上被算作城市人口的「流動人口」並沒有在城市中真正定居下來。隨著部分人經濟條件的改善,必然會出現在城市購房的需求。

第二,房地產的結構性問題。雖然在三四線城市住宅過剩較為嚴重,但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住宅供需缺口仍然不小,特別是新進入這些城市的「新市民」,存在較大的購房需求。

第三,無論在哪類城市中,改善性需求都明顯存在。雖然目前中國住房的自有率很高,但相當一部分房屋的品質較低,或面積狹小。隨著二胎的普遍化,城市改造,對較大面積的高品質住宅仍有不小的需求。

所以我不主張用一種極端的態度看待這種轉變。

最後談談如何對待已有的房子。

首先要看清楚目前居民有的這些房子、這些房子所體現的財富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第一,這筆以房子為載體的財富,是中國老百姓改革開放30年來積累的一筆財富。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體現在老百姓身上,積累起來的就是這些以房子為載體的財富。

第二,這筆以房子為載體的財富,是中國中產階層形成和發育的最根本的基礎。可以說,這些年大部分中產階層都把滿足基本需求之外的收入用在房子上了。其中一部分人有了一套甚至兩套以上的房子。

第三,這筆以房子為載體的財富,是社會保障很不健全情況下醫療養老的重要保障。中國面臨著嚴峻的老齡化問題,而社會保障則很不健全。很難想象在可見的將來,養老的問題能由社會承擔起來,因此,很多人擁有的兩套或兩套以上的住房,部分地具有養老基金的含義。

鑒於以上種種情況,對於以房子為中心時代結束之後的房地產政策應當慎重選擇。我總的看法是,要避免在房地產政策上忽冷忽熱的大折騰,促進房地產的平穩著陸。最穩妥的辦法,是以漸進的方式消除泡沫,即穩定房價,在實際收入提高和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雙重作用下,降低收入房價比。

之所以提出上面的看法,是基於以下的考慮:中國持續了近20年的房地產超常規發展,雖然問題不少,但對於經濟發展和民眾居住條件的改善,功不可沒。但走到今天,以房子為中心的時代,確實到了要結束的時候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