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新形式 | 茶熏瑜伽

//_

許多年前其實在書店曾經偶遇過茶熏瑜伽的書,只是當時覺得在圈子之外,沒激越,沒停留。一轉眼,錯過很多年。

南方之嘉木,是陸羽《茶經》開篇的說茶,上下十篇論述了茶的姻緣出處。平日里燒水溫杯,再悠哉地沏上一壺茶,嘗的是苦,品的是甜,藉由著泡茶的蒸汽熏面,毛孔張開自主呼吸的一瞬,彷彿偷得浮生半日閑。

茶熏瑜伽,顧名思義,將茶道與瑜珈結合在一起的養生活動,意即茶熏瑜珈。

茶熏結合至瑜珈中,是新興而又古老的一種養生健體方法。

人生如此,瑜伽如此。

唐朝《封氏聞見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

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宋徽宗趙佶愛好飲茶,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平和寧靜,趣味無窮。他在《大觀茶論》中寫道:「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沖澹閑潔,韻高致靜。」

茶、禪、瑜伽本就是相通的,懷著對茶的敬意,體會瑜伽中的靜,身心俱疲的當下沐浴一番身心寧靜的喜悅。

茶熏自古以來便是中醫養生文化中一個很特別的方式,通過對身體特定部位或整體,進行熏洗,從而調整皮膚、呼吸道,並通過懷揣敬意的練習,回歸身心的寧靜,簡單的動作,舒緩的引導,讓浮躁慢下來。

古法茶道理念源於明清,更強調身正和氣場,當茶與人的氣息融為一體,方能成就美妙茶味和悠遠意境。

練習古法茶道,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靜下來,當茶香幽幽入鼻,茶味清潤入口,所有的煩惱與壓力就化成了天邊的雲朵,雲捲雲舒,天空高遠,再無紛擾。

茶禪瑜伽中大部分體式不需要保持很久,而是通過不斷循環運動來達到養生的目的,這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運動方式,被稱為「動中禪」。

茶禪瑜伽的大部分體式都需要練習者不停地循環運動,如同行雲流水一般,從動作看,茶禪瑜伽不同於傳統瑜伽那般安靜,但這種動靜結合的方式很容易讓人拋卻雜念,克服困難,從而發現全新的自我。

調理身體的導引方式依靠的是什麼?不是解剖,不是力學,而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經絡、氣血、能量,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在靜的狀態下,重新認識自己。茶熏的方式解決了很多練習者在工作生活壓力下的急躁與緊張,通過氣味、溫度、濕度從放鬆皮膚毛孔開始,配合簡單的瑜伽體式練習,逐層的放鬆以趨身心平衡的狀態。

茶的種類也有很多,如綠茶、紅茶、花茶等,按品性、產地不同又分例如碧螺春、普洱、龍井等。茶熏結合至瑜珈中,是新興而又古老的一種養生健體方法。將茶在室內以一定溫度熏發,人置身其中,毛孔中滲入散發茶因子的蒸氣,起到循環排毒、美顏瘦身的作用。

同時人身處散發茶清香的室內,身心處於一種升華享受狀態,對於性情也是起到一定的熏陶功效,此即茶熏。茶熏按其部位護理分類,可分為全身與局部。茶熏使瑜伽升華,瑜伽使茶香泌心脾、通經脈、潤肌膚,茶熏瑜伽使人回歸本性,自在喜樂。

靜可能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提到,最復古的字,好似離開了靜,便尋不到走入內心的法門,誠然,靜就是不二法門。在煩亂的時代需要的是學會靜,在平和狀態下的世界也是要學會靜,靜便成了很多讓自己沉睡的借口。

東方哲學是一種身心雙修的方式,並不僅僅是做出假設,更多的還需要身體力行的感受才能明辨這種時間與空間的錯位。靜便在這裡升華成了敬,滿懷著敬意的善念,所能夠開啟的便是智覺。

記得有本翻譯過來的書《禪學.雙盤》,韓國靜岩老師的書,書中描述了如何進行雙盤,通過在坐念中的冥想明辨禪學,之所以是雙盤,我想也有著靜而敬的美好在內吧。

要說到雙盤,瑜伽練習者好似更是眾多,通過體位法的練習,在動靜結合下冥想,尋求最終的三摩地,不同之處總會有相同相似的地方,引導向最本質的地方。

瑜伽體式練習的本質是為了調養身體達到身心平衡的狀態,高級的體位法確實有其存在的理由,而忽視了本質的練習本就是一種錯誤的引導。

瑜伽體式練習應是一種引導能量的形式,在中國古代則被稱為導引,最為突出的就是《諸病源候論》所敘述的各種調理身體疾患的導引方式。如同開篇提到陸羽的茶經一般,洋洋洒洒千萬言不能道明白,唯有品嘗才能感覺得到。茶熏瑜伽的資料很少,也有人說這也只是瑜伽中的一種噱頭,而作為健身雜誌的編輯,不引導任何運動,只是為了科普,這個世界存在著千千萬萬的打開方式,千絲萬縷,總有意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