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率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有多大

高利率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有多大?很多人在接觸理財產品的時候,可能會先從銀行理財開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連續六個月上漲,平均預期收益率由3.66%一路漲至4.2%以上。近期市場資金面仍然偏緊,同業拆借利率大幅上升,各家銀行為爭奪客戶及理財資金也是不遺餘力,多家銀行出現了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不過,不要以為收益高就是好事,對於投資者來說,5%以上收益的理財產品真的靠譜嗎?

自去年12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連續六個月上漲,平均預期收益率由3.66%一路漲至4.2%以上。近期市場資金面仍然偏緊,同業拆借利率大幅上升,各家銀行為爭奪客戶及理財資金也是不遺餘力,多家銀行出現了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不過,不要以為收益高就是好事,對於投資者來說,5%以上收益的理財產品真的靠譜嗎?銀行理財說的收益率通常指「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理財分析師挑選出幾款高收益理財產品,看看到底能不能買。

Advertisements

兩款理財產品收益率高達20%

目前收益率最高的是星展銀行的兩款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高達20%,在銀行理財市場簡直逆天了,聽起來就感覺不可思議,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

這兩款產品的名稱分別為「股得利系列1721期-3個月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產品」和「股得利系列1722期-3個月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產品」,收益類型均為保本浮動收益類,風險等級為一級,期限為98天,購買起點為5萬元。

如果單從這些數據來看,這款產品並沒有什麼不妥,風險較低且起點不高,但是關鍵數據來了:預期最低收益率為1%、預期最高收益率為20%。這正是結構性理財產品最明顯的特徵:收益率是一個區間,預期最高收益率很高,預期最低收益率很低,但最後實際到期收益率怎麼計算呢?這裡就要再普及一下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概念了。

Advertisements

結構性理財產品通常掛鉤股指、股票、黃金、外匯等標的資產,收益率是一個區間,比如0-10%或0.5%-12%,到期收益率要根據標的資產在觀察期內的表現來定。但不是標的資產價格漲了,理財產品就能獲取高收益,而是落在一個規定範圍內才能獲取高收益,超過這個範圍就只能拿到低收益,收益計算方式比較複雜。

普通投資者只要記住這一點就行: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是實際達標率比較低。購買之前要做好心理預期,適合有一定投資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投資者購買。

不過大家也不用覺得結構性理財產品很可怕,就拿這兩款理財產品來說,風險等級都是一級,屬於保本理財,即使20%的高收益拿不到,但本金肯定不會虧損的。

怎樣識別結構性理財產品呢?如果你看到一款產品的名稱中包含結構性、掛鉤、股指、黃金、美元等字眼,並且收益率是一個區間,那麼這款產品基本上就可以推斷為結構性理財產品了。

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多數你買不了

多數情況下,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普通投資者買不了,除了結構性理財產品,這裡面還有以下三種情況:

1、私銀客戶或高凈值客戶專屬理財產品

據監測的數據顯示,端午節期間工商銀行有一款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達5.8%,並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產品全稱為「私人銀行客戶專屬全權委託資產管理理財計劃2017年第186期」,顯然這是一款針對私銀客戶的理財產品,購買起點高達5000萬元。這裡不用說啥了,對於絕大部分人群來說,再去兩個0都未必買得起。

2、區域性理財產品

包商銀行的一款在售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5.18%,非結構性、起點為10萬元且風險不高,但是問題來了,這款產品只面向寧波地區發售,所以如果你在寧波以外的其它地區,即使想買也買不了。

3、風險等級在3級以上的產品

還有一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較高,比如普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為4.5%,這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在5%左右,不過前者的風險等級為2級,後者的風險等級為3級或以上。如果你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理財經理會告訴你,風險等級為2級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能拿到預期收益率,可以放心購買,但是風險等級為3級的理財產品就不一定了,行情不好的話可能只能獲取低收益,虧損的概率也要更大。所以,高收益是要付出代價的。

以上就是關於高利率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有多大的相關信息。理財專家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光看收益率,如果你看到一款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就要考慮為什麼它的收益會高於其它理財產品。要知道現在市面上沒有任何一款理財產品是零風險的,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以上內容僅為信息傳播之需要,不作為投資參考,文中部分來源於網路媒體,不代表旺馬金融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