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藍根大家都知道,但你知道它具體的功效嗎?

板藍根(常用別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一種中藥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乾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採挖,炮製后可入葯。在中國各地均產。板藍根分為北板藍根和南板藍根,北板藍根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tinctoria L.)的根;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莖及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澀,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爛喉丹痧等疾病。

藥名:板藍根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心經;胃經。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主治:治流感,流腦,乙腦,肺炎,丹毒,熱毒發斑,神昏吐衄,咽腫,痄腮,火眼,瘡疹,舌絳紫暗,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癰腫;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60-120g;或入丸、散。久用:適量,煎湯熏洗。

炮製: 揀凈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晒乾。

禁忌: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

藥材基源:菘藍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

資源分佈:主要分佈於安徽、河北、江蘇、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甘肅、東北等地。

藍根是一種清熱消炎的藥材,還在李時珍的時代,中國人就認識它並使用它了。令人意外的是,在明末清初,雲南社會經濟大規模發展的年月里,大理的白族人將它用作了染料,先只是將生白布染藍,後來學著紮上布,簡單染出一些花樣,裝飾日常生活里需要的用品,如手帕、頭巾、窗帘、門帘之類。染著染著,染到今天,已經成了一項蜚聲世界的民間傳統工藝,而且將文化、藝術和市場結合為一體,形成了頗為壯觀的民族文化產業,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文獻論述

1、《本草經集注》:「此即今染(糹禁)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籃汁,乃烷,布汁以解之亦善。以葉塗五心,又止煩悶。尖葉者為勝。」

2、《新修本草》:「陶氏所引乃是菘藍,其汁抨(普更切)為淀者。菘藍為淀惟堪染者。」

3、《本草圖經》:「有菘藍,可以為淀者,亦名馬藍,《爾雅》所謂箴;馬藍是也。又福州一種馬藍,四時俱有,葉類苦益菜。」

4、《本草衍義》:「藍實即大藍實也。謂之蓼藍實者,非是。《爾雅》所說是解諸葯等毒,不可闕也。實與葉兩用。注不解實,只解藍葉,為未盡。《經》所說盡矣。藍一本而有數色,刮竹青、綠雲、碧青、藍黃,豈非青出於藍而青於藍者也。生葉汁解藥毒,此即大葉藍,又非蓼藍也。」

5.《綱目》:「菘藍,葉如白菘;馬藍,葉如苦賣,即郭璞所謂大葉冬藍,俗中所謂板藍者。二藍花子並如蓼藍。蘇恭以馬藍為木藍,蘇頌以菘藍為馬藍,宗爽以藍實為大葉藍之實,皆非矣。」

6、《三農紀》:「枝藍形如蓼藍,不花實。間有花,紅靛色。無實。以枝栽上中,即生葉,比蓼藍大而皺拗,色深青而圓。秸赤有節,節間發葉,葉可出淀,味辛,不堪食。」

7、《植物名實圖考》:「藍,《本經》上品,李時珍分別五種,極確晰。為淀則一,而花葉全別,今俗所種多是蓼藍、菘藍,馬藍即板藍,其吳地種之木藍,俗謂之瑰葉藍,亦間種子。」

8、《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毒。」

9、《本草述》:「治天行大頭熱毒。」

10、《本草便讀》:「清熱解毒,辟疫,殺蟲。」

11、《分類草藥性》:「解諸毒惡瘡,散毒去火,搗汁或服或塗。」

12、《現代實用中藥》:「馬藍根為清涼、解熱、解毒劑,用于丹毒、產褥熱等。」

13、《中藥志》:「清火解毒,涼血Z血。治熱病發斑,丹毒,咽喉腫痛,大頭瘟,及吐血、衄血等症。」

14、《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肝炎,腮腺炎。」

15、《上海常用中草藥》:「治感冒發熱。」

16、《廣西中草藥》:「治乙腦,流感,流腦,咽喉炎,口腔炎,扁桃體炎。」

藥理作用/板藍根

抗菌抗病毒作

板藍根對多種細菌有作用。水浸液對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聯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桿菌、痢疾(志賀氏、弗氏)桿菌、腸炎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類似作用,且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效(皆用瓊脂小孔平板法)。對A型腦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與大蒜、金銀花相似。板藍根、大青葉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認為是靛甙。實驗證明,靛甙在體內外皆無抗菌作用;體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體內排泄又快,故認為它無明顯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抗鉤端螺旋體作用

1:100以上的板藍根或大青葉,在試管內均有殺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常用配方/板藍根 :

1、治流行性感冒:板藍根一兩,羌活五錢。煎湯,一日二次分服,連服二至三日。(《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2、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黃芩(酒炒)、黃連(酒炒)五錢,陳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參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粘子、薄荷一錢,僵蠶、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錢。為末湯調,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李杲,普濟消毒飲)

3、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藍根、山茨菇各一兩,連翹八錢,甘草六錢,青黛一錢(沖服)。上藥用水浸泡半小時,放入大砂鍋內,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為10份,裝入小瓶。4歲以上兒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歲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溫服。(《全展選編·愛國衛生》)

4、治肝炎:板藍根一兩。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5、治痘疹出不快:板藍根一兩,甘草三分(銼,炒)。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同溫酒少許,食后,同調下。(《閻氏小兒方論》)

6、腮腺炎:板藍根30克,煎水服用,連服5天,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腮腺炎發熱腫痛時可用板藍根30克、野菊花15克、銀花10克,煎水飲,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板藍根30克、貫眾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天,與腮腺炎患者有密切接觸者服用,可防止傳染。

7、病毒性肝炎:流行期間可用茵陳、板藍根、貫眾各15克,水煎服,每日二次,防治。

8、流腦:板藍根、大青葉煎劑,對腦膜炎雙球菌有很強的殺滅作用。用大青葉、板藍根各25克、甘草15克,煎水飲,連服3~5日,對流腦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9、紅眼病:板藍根30克、蒲公英9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可以預防紅眼病。蒲公英9克、野菊花6克、板藍根9克、黃連3克,煎水,熏洗,每日3~4次,對治療暴發性紅眼病效果極佳。

注意事項;

一定要根據醫生的規定按規定使用,本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