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打的青菜最好吃

1月21日,故鄉溫度突降至零下4度,青菜上一層濃霜。

早上弟妹給我們發來了一組照片,是家門口霜打后的菜地,一層濃密的白霜,覆蓋在青菜、芫荽、芹菜和馬蘭上。

照片上,地里青菜等失去了往日的鮮活光彩與挺拔,有些蔫蔫的,垂頭喪氣。

霜打的青菜最好吃。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這個。這真無愧於饕餮的名號,凡事想到的都是吃。

在江南故鄉,冬天經過霜打的青菜,確實最好吃,除了油鹽,什麼都不用,鍋里簡單一炒,糯爛,甜美,清香,是極簡而至美的佳肴。

青菜是故鄉常見的蔬菜,也是夏秋冬三季的當家菜。

夏末初秋,故鄉開始栽種各種各樣的蔬菜,其中包括青菜。從初秋到冬天,青菜可以種上好幾茬,最初的是梗菜,天寒冷一些才會有大頭青烏塌菜等。

暮秋初冬以後,開始進入青菜的旺季。霜降之後,白霜撒落大地,人與霜縮頭,菜與霜卷葉,怕冷,人物同心。青菜感受到寒意,開始收藏自己。這個時候,大頭青烏塌菜卻甜了。

Advertisements

為什麼霜打之後,青菜卻甜了?

科學家說,蔬菜為了抵抗寒冷,會將澱粉類的物質轉化成糖分,這樣蔬菜的細胞液就不容易破壞,也就不容易被霜打壞,這是青菜自我保護、適應環境變化的一個辦法。原來青菜經霜變甜是青菜避寒自我保護的副產品!

不僅經霜之後青菜味道變得甜美,母親總是說,冬天青菜最好吃,除了甘甜以外,還有一點,冬天天冷,菜蟲都凍得不出來了,冬天的青菜,一點農藥都不用打,就長得特別好,當然好吃了。

我最愛的是故鄉冬天的青菜,就是因為冬天的青菜,尤其經霜之後,帶著永遠難以取代的自然的清甜。

這時令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天賜之美味啊。

在北方,北京吃的多是油菜,總是炒不爛嚼不盡,還總帶著一些澀味,如何能與故鄉冬天的蔬菜相比!而且,北方持續寒冷天氣長,青菜是經不起這樣凍的。所以,只有故鄉,才有這樣的美味。

Advertisements

後來北方也有了所謂上海青蘇州青塌菜,雖然比北方的油菜口感略好,但依然沒有故鄉大頭青烏塌菜那種永遠在舌尖回味的甘甜酥爛。因為,它們都是大棚產物,又經歷了長途運輸,雖然模樣相似,但本質卻已根本改變——大棚產物,是工業化產業化的結果,又怎會有天賜美味!

(故鄉名菜青菜燒河蚌,圖片來自網路)

霜打的青菜,一經故鄉冬日溫暖的井水浸泡清洗,原本被霜打耷拉的葉子,迅速舒展開,呈現出了豐潤飽滿的底色。洗凈的青菜,除了清炒之外,還可以燙火鍋,燒河蚌,燒魚,做餡,無論那一種吃法,都是讓人難以忘懷的美味。

1994年春節,新婚的我帶著自小生活在北京的太座回故鄉,在常州一下火車,我就聞到了熟悉的炒大頭青味道,太座卻很不習慣滿城飄著的這種「奇怪的」味道——她後來常跟朋友提起當年下火車的往事,覺得這味道「真難聞」,到家她第一次吃清炒大頭青時,還以為放了糖!如今她回常州,也喜歡上了這大頭青。

而在北京,我這個流寓他鄉的人,每每想起大頭青,總是抑制不住地口舌生津。對故鄉的思念,總離不開熟悉的食物吧。用林語堂的話來說:「愛國主義只不過是熱愛童年時所吃食物而已。豈有他哉?」

這童年養成的味蕾,會穿過時間的河流,翻越崇山峻岭,無論你在天涯海角,還是在寂寞的午夜,它都會找到你,在你心底縈迴纏繞。

如今溫室效應,故鄉的冬天霜雪天氣也不像我小時候那麼多。小時候寒冬來后,總要在青菜地上蓋上一層薄薄的稻草,防止青菜被霜雪打死——如果連續三天霜凍而未採取防護措施,青菜會被凍壞的。

如今每年春節回家,我依然會吃很多霜打的青菜,但我很久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場景了。這些年生活在異鄉,即使春節回家有霜凍,也是住在離家十餘公里的小房子里,每天回到父母身邊,霜早已化掉,不見霜打菜的景象。但是霜打的青菜,我在父母身邊,每年還是能吃到不少,那是年老的父母栽種的。

2017.1.2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