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發熱的治法

血液病合併感染應按溫熱病辨證論治,其本質為本虛標實,配合中醫藥辨證論治。必須重視整體觀念,扶正與祛邪相結合,把握住血液病患者正虛抵抗力弱的特點,單純使用清熱解毒等祛邪方法常不易取得理想的效果。祛邪不忘扶正,正盛則邪退。疾病韌起病勢急驟,為邪盛正衰,以祛邪為主,佐以扶正,直折病勢;若邪減正虛,則應以扶正與祛邪並舉;若邪去正虧,則當扶正為要。抗生素對病原菌具有殺傷作用,但缺少對全身中毒癥狀的治療方法,而中醫藥的應用則彌補此方面的不足,即「菌毒並治」。中醫藥可能在減輕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減緩耐葯現象的發生以及降低二重感染的發生率等方面發揮著作用。補益類中藥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力,並能對抗化療所致的粒細肋減少程度,促使造血功能恢復,間接發揮抗感染的效用。

Advertisements

常用的祛邪法有如下幾種:

  1. 辛涼解表法

    適用於外感風熱。證見身熱不惡寒或微惡寒,伴頭痛身痛,咽喉腫痛,口渴,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方選銀翹散加減。常用藥物有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桔梗、牛蒡子、板藍根、菊花、貫眾等,咽喉腫痛明顯者加山豆根、射干、馬勃、黃芩等。

  2. 清熱解毒法

    適用於熱毒熾盛。證見壯熱寒戰,汗出熱不解,癰瘍瘡療,紅腫熱痛,大便乾結,尿短赤,脈洪數或弦數。方選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常用的藥物有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連翹、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

  3. 清熱定喘法

    適用於肺熱喘咳。證見發熱口渴,喘咳氣促,咯吐黃痰,無汗或有汗,舌苔黃,脈滑數。方選麻杏石甘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常用藥物有麻黃、杏仁、生石膏、生甘草、鮮蘆根、薏苡仁、冬瓜仁、桑皮、黃芩、魚腥草、敗醬草等。

    Advertisements

  4. 清肺解毒法

    適用於上焦頭面熱毒。證見面部腫痛紅赤,漫赤便干,舌紅苔黃,脈數。方選加味普濟消毒飲。常用藥物有用黃芩、黃連、連翹、元參、板藍根、大青葉、馬勃、牛蒡子、僵蠶、桔梗、升麻,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5. 清熱利濕法

    適用於下焦濕熱。證見小腹急滿,小便渾赤,溺時澀痛,淋瀝不暢,脈實而數者。方選八正散加減。常用的藥物為木通、萹蓄、車前子、翟麥、滑石、草梢、燈心草、梔子、黃柏、知母等。血尿明顯者加大小薊、白茅根等。

  6. 清熱化濕解毒法

    適用於濕熱蘊結於里。證見發熱身重,胸悶腹脹,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方用三仁場合葛根芩連場加減。常用藥物有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竹葉、厚朴、生薏苡仁、白蔻仁、葛根、黃連、黃芩、白頭翁、馬齒莧等。

  7. 清熱解毒涼血法

    適用於氣血兩蕃。證見壯熱口渴,煩躁神昏,衄血動血,舌紅而干,苔黃燥或少苔,脈細數。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常用藥物為生石膏、生地黃、水牛角、黃連、黃芩、梔子、連翹、知母、赤芍、玄參、丹皮、銀花、白茅根、甘草等。

  8. 局部用藥

    口腔粘膜糜爛者,局部可用錫類散或冰硼散;皮膚瘡瘍治療可用如意金黃膏外塗;肛周疼痛外塗九華膏,咽喉疼痛可口含六神丸,也可外噴雙料喉風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