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都不知道!服用「涉嫌葯駕」藥物 6小時內最好別開車

北京晚報

臨近元旦春節

開車的人都知道不能酒後駕車

但很多老司機不知道「葯駕」同樣危險

— You may be in danger —

此前,新聞報道過外地有駕駛員服用了感冒藥后發生了車禍。北醫三院藥劑科李雲娣說,很多人都知道「酒駕」的危害,但卻鮮有人知道「葯駕」堪比「酒駕」

哪些藥物時不適宜駕駛呢?

服用以下幾大類藥品后,在6到7小時內最好不要開車。

抗組胺葯:

某些感冒藥、抗過敏葯含有抗組胺類成分。抗組胺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暈、頭痛乏力、顫抖、耳鳴和幻覺等副作用,使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反應不靈敏。

鎮靜催眠葯;

地西泮、艾司唑侖、勞拉西泮等鎮靜催眠葯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可誘導睡眠.服用這類葯后,常有頭暈、睏倦、嗜睡、視力模糊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反應。

抗高血壓葯:

部分降壓藥服用後有可能產生體位性低血壓、頭痛、眩暈和嗜睡等,這些反應會降低司機的注意力和反應靈敏度。

抗抑鬱及焦慮葯:

如丙咪嗪,多慮平等,有些人服用后可能會產生運動協調障礙,可產生眩暈。

李雲娣建議:

駕駛員在看病時,可以主動向醫生說明自己是司機,醫生會使用其它藥物代替

駕駛員如果自己用藥時,要仔細閱讀藥品的說明書或是商品標籤,特別注意閱讀「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不可超劑量用藥

如果一定要服用對駕車有一定影響的藥物,建議開車前減半量服用,等休息時再補足全量。如果足量服用對開車有一定影響的藥物,可以等藥效消除得差不多后,再開車上路。口服了涉及「葯駕」的藥品后,服用后6至7小時內盡量不要開車。

文字 | 北京晚報記者賈曉宏

圖片 | 綜合網路

實習編輯 | 邵小芸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