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的價格和紅酒的質量,到底有沒有關係?

通常而言,一個人買葡萄酒和買白酒差不多,到底買哪樣,既有濃郁的主觀色彩,也有理性的客觀因素,自古以來買的都沒有賣的精,當今時下買的都已修成仙,所以,客觀因素在消費意願中占的比重是更大的。

掰開揉碎這客觀因素,看到的是葡萄酒的來龍去脈,葡萄酒的酒之為酒。

英雄可以不問出處,但名貴葡萄酒還是講究根紅苗正的,葡萄酒產區是繞不過去的價格影響因子。

法國骨子裡的調調和葡萄酒氣質相得益彰,不需煞費苦心就王者風範,葡萄酒王國名副其實。坊間有這麼一種說法,如果沒有把法國波爾多葡萄酒一一品過,就無法成為葡萄酒專家。如果有土豪生了脫胎換骨要浪漫一番的心,一趟跑到法國去投資酒庄,波爾多的酒庄就是不二選擇。如此這般,法國波爾多之居高臨下可見一斑。

產量佔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義大利葡萄酒,有20個葡萄酒產區,實在是讓人眼花繚亂,獲得官方認可身份的葡萄品種350種左右,種植的的釀酒葡萄其實超過2000種,神秘典雅的義大利酒,以數量傲人,憑質量服人。

西班牙總共有77個法定葡萄酒產區,是世界上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產酒量世界排名第三。由於西班牙葡萄酒親民樸實,很可能就會被眼高的中國人忽略,但天生麗質難自棄,西班牙葡萄酒的好,需要正眼相看,高看一眼。

當然,葡萄酒這出身還包括葡萄園的級別、葡萄的品種、採收期的天氣,以及橡木桶和酒瓶的質量等等,都是硬指標,一條條擺在那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葡萄酒的模樣、香氣、口感和酒體結構,這些指標,外行看著似乎主觀,內行瞅著都是客觀,也是杠杠地橫在那裡。

香氣質量包括香氣強度、口腔回味複雜性和持久性,香氣,毋庸置疑,對葡萄酒整體質量的貢獻最大,也是消費者重點關注的感官特徵。

葡萄酒香氣特徵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可以被品嘗員客觀描述的,在葡萄酒的品嘗研究中,有專門的一套葡萄酒香氣特徵描述的術語,製成葡萄酒香氣輪,指導和幫助品嘗員和消費者,利用標準化的香氣術語,對葡萄酒香氣質量進行客觀評判和具體描述。

經常有一種說法,我以前也是常常這麼說,就是普通人和品酒師都分不出葡萄酒的高低貴賤,五十塊一瓶的,和一千元一瓶的,盲喝都一樣。言外之意,葡萄酒的定價就是一本糊塗賬,全靠一張嘴,都是廣告說了算,好和不好就是心理作用,價值和價格沒關係。

這些天問了一些專業人士,查看了一些文獻,發現還不完全是那麼不靠譜的一回事。

科研人員研究一番下來,發現葡萄酒的價格和葡萄酒的香氣質量是有關係的,比如說,不管是溫帶水果,還是熱帶水果的香氣,以及烘烤的香氣,都會成為減分項;但精心陳釀之後獲得的橡木、焦糖、煙熏和堅果香氣,顯著提高了葡萄酒的香氣質量、持久性和複雜度,這些都和價格直接相關。

大致是這樣的:價格在1400元以內的葡萄酒,香氣質量和價格呈正相關,質量越高,價格越高。價格高於1400元的葡萄酒,香氣特徵的PCA和PLSR分析均認為是異常值。這也不難理解,天價奢侈葡萄酒,感官特徵在其價格中的影響權重不是最主要的,產區歷史、品種年代、文化情節等外部因素的價格影響更大。

所以,嚴謹表述應該是,在普通消費者的大眾價格區間內,葡萄酒價格可以和葡萄酒香氣之間正相關,但那些比茅台還貴的葡萄酒,就沒法只用舌頭和鼻子去體會評說了。

最後再說主觀因素,消費者性別、年齡、國籍、社會階層、權威響應、情感效應以及廣告效應等都屬於此列。終歸,葡萄酒不僅是簡單的生產和消費,還是極具誘惑的一種體驗,是身份的一種象徵,文化的一種體現,時尚的一種響應,是社會地位的一種匹配,是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也是酒桌社交的一種認可。

不過,隨你說上了天,要我自己去買葡萄酒,兩百元人民幣以上的,我是捨不得的。因為我的舌頭感受不到那麼大的差別,一千二百元的喝下去就有些糟蹋了,辜負了酒,更辜負了我的銀子。我這種俗人,省下酒錢去買鮮葡萄吃。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