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打粉病

打粉病又叫白鱗病、卵甲藻病,是一種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魚體表而引起的魚病。

[病原]嗜酸性卵甲藻

[癥狀]病魚在患病初期,在池中擁擠成團,體表的粘液增多,背鰭、尾鰭和背部先後出現白色小點,隨後白點逐漸向尾柄、身體兩側、頭部等處蔓延擴大,以致連接重疊。用肉眼驟然看去,略似小瓜蟲病的癥狀,但仔細觀察,該病的白點之間有紅色充血斑點,尾部特別明顯。後期病魚食慾減退,遊動遲緩,不時呆浮水面,魚體上白點連片重疊,像裹了一層米粉,故有「打粉病」之稱。

[流行情況]打粉病的發病時間長,感染快,死亡率高。以夏、秋兩季流行最盛,草魚種最易感染。夏花和剛入池培育的「冬片」魚種也較容易發生此病。池塘水呈酸性(ph5~6.5),水溫22~32℃的條件,最適合嗜酸性卵甲藻的生長繁殖,故酸性水體易爆發該病。

Advertisements

[診斷]根據發病癥狀可進行診斷,與小瓜蟲病要區分開來。

[防治措施]1、魚池用生石灰消毒既能殺滅嗜酸性卵甲藻,又能使池水調成微鹼性,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2、發病魚池要及早定期遍灑生石灰,使池水調到pH值為8左右時,便可治療此病。切忌用硫酸銅,否則會造成病魚大批死亡。

3、將病魚轉到水質為微鹼性的魚池內飼養。

[小瓜蟲病和打粉病的區分]1、打粉病初期會伴有尾鰭充血現象,而白點病(小瓜蟲病)初期沒有。

2、打粉病是「粉狀白點」邊緣不規則,而白點病是「點狀白點」邊緣較規則。

3、白點病的「白點」可以用手擦掉,而打粉病的「白點」不能擦去。

4、打粉病的魚有群聚在缸一角現象,白點病沒有這現象。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