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個頭不高,打生長激素就好?(上)

孩子身材矮小,打生長激素就好?



看到別人家孩子個兒高,做爸爸媽媽的免不了羨慕。

這不,這幾天在群里看到不少媽媽在討論孩子身高的問題,很多人提及準備給孩子打生長激素增高。

如果你還記得此前我的《孩子個矮不愁,人體自有長高「甘露」》《決定孩子長高的鑰匙,在你手裡》《孩子長高個兒,關鍵在這四個時段》(可加微信公眾號直論育道 meetyudao,或今日頭條號 直論育道 查看)等相關係列文章,就應該知道,即便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影響他身高的因素也有遺傳、激素分泌、睡眠、營養、運動、壓力、關鍵時間段的把握等多方面,類似經管領域常講的「木桶理論」,並不是加強哪一個因素就可以「一招鮮」的;而且,即便單論激素這一塊,影響很大的激素也有好幾種,盲目打生長激素並不科學,也並非一打就靈;最關鍵的是,不需要打的孩子打了反而有可能導致一些問題。

Advertisements

那麼,到底要不要給孩子打激素,打激素又要注意些什麼呢?

我把它分解成以下幾個問題:

1.爸媽在家裡怎麼判斷孩子身材發育是否正常,有沒有具體的數據指標,有沒有判定的關鍵時間點?

2.如果爸媽自己在家裡測量、對比發現孩子發育確實落後了,需要在醫院做哪些檢查來確定孩子該不該打、可不可以打生長激素增高?

3.如果採用激素療法,有哪些檢查、注意事項和副作用呢?

(說明下,畢竟不是醫學論文所以有些地方沒有那麼詳細和全面。另外,儘管本文請相應兒科遺傳代謝性疾病專業方面的專家教授審核過,具體的治療,家長還是請謹遵醫囑。)

一.怎麼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判斷孩子是否生長發育正常,最直觀的辦法是在家裡測量,自己做一個生長曲線圖表。

Advertisements

很多家長有個誤區,就是以孩子當下的身高直接和鄰居孩子比,一旦自家孩子矮,就慌了以為發育落後,要補鈣啊什麼的。其實,孩子的生長有各自的規律,有「遲到早退」的,剛開始長得很猛但後勁不足,最終比平均身高還矮的;也有「后發制人」,剛開始不大起眼,但最後加速度快,反而反超的。

對於家長而言,「長高了多少」遠比「有多高了」重要,每年的身高增長率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立足於增長率,才可以知道孩子的生長是否正常和健康、是否有後勁、是否需要加強哪些方面或採取某些補救措施。只要寶寶的身高增長率正常,即便目前個子不太高,也不必擔心孩子將來長不高。

身高的正確測量法

要有可靠的身高或身高增長率數據,前提是所得的身高測量數字是準確的,首要的是測量方法正確。

不,你千萬不要嗤之以鼻或不屑一顧,或生氣地以為:測量身高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大學(博士)都讀了,或我多少人的單位或企業都管得好,這點小事還要你特意來提?

確實,這事看似簡單。但,很多家庭也確實算不上是正確方法。

1.要正確測量孩子的身高,首先必須要在相同的時間段測量。

不管是用體重秤,還是像很多家庭習慣性讓寶寶站在廚房或自己房間的門框邊,請一定在相同的時間段測量。您還記得前文的「人體脊柱側面圖」吧,因為脊椎硬硬的椎體之間有類似彈簧墊的椎間盤(連接椎骨和椎骨的一種纖維性軟骨),而人體本身是有重量的。當人在站立或走動過程中,椎間盤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壓縮。隨著人立位時間變長或走動的增多,身高會相應的有所縮短。因此,一般早晨起床后的那段時間身高是一天中最高的,會比下午高1厘米左右(這縮短的1厘米就是人體胸椎和腰椎椎間盤所壓縮的高度)。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得到可靠的身高增長率,就必須在相同的時間段,最好是早晨起床不久就測量。

2.除了時間段有講究,測量時身體的姿勢也很關鍵。

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尤其是2歲以下的寶寶,最好取卧位姿勢。即脫掉鞋襪、帽子,仰卧在桌子或乾淨的地板上,雙下肢併攏並伸直,用書本固定頭部並與桌面(地面)垂直,用筆劃線標記,然後用書抵住寶寶的腳板,垂直於桌面(地面)劃線標記,用皮尺量取兩條線之間的距離,即為身長。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正確的姿勢,應該是脫掉鞋襪、雙腿並立站立,雙手自然下垂貼大腿外側,腳後跟著地。同時,雙腿的膝蓋伸直,腰背挺直,肩膀放鬆。上顎抬起,保持雙眼平視,頭不要向左右傾斜。然後,體重秤的橫杆緊挨頭頂,或者直尺緊挨頭頂同時尺身與門框垂直,這樣測量或劃下的身高才是準確的。

0~3歲寶寶標準生長曲線

下面是0~36個月大的孩子平均身高及體重曲線圖。

在這裡面的百分比是以100個兒童為基準,通過出現在哪個位置來進行判斷的。比如,假如你家寶寶身高的百分點為50時,表示你的寶寶身高達到了平均值;如果百分比達到100的話,那麼恭喜你,這意味著你家寶寶是同齡孩子中個子最高的。

體重百分點也如此判斷和解讀。

男孩標準生長曲線表

女孩標準生長曲線表

這個表怎麼看呢?

橫著的3~36是以月為單位的時間,3表示3個月大,36表示孩子3歲了;

豎著的,標黑色、以cm為單位的是身高,紅色(藍色)以kg為單位的是體重;

男女兩個表中,各自黑色的七條曲線表示身高百分比曲線,最下面的「3」代表同齡中最矮的3%的孩子在相應年齡段的身高曲線,最上面的「97」代表同齡中最高的97%的孩子在相應年齡段的身高曲線;紅色和藍色的表示體重百分比曲線,最下面的「3」代表同齡中體重最輕的3%的孩子在相應年齡段的體重曲線,其他以此類推……

要解讀很簡單:

隨便選一個點,比如男孩標準曲線中,橫線身高75cm那一線,最粗的黑曲線對應橫線75cm剛好和豎線10(個月)對應,那就是說,10個月大的男孩,如果他的身高是75厘米,那他和50%的同齡孩子身高一樣,也就是不多不少剛好是同齡孩子的平均身高水平。

再比如,你的寶寶是女孩。這張表上,出生6個月時,百分比為50的線(最粗的黑曲線)對應的位置為67厘米,如果你的寶寶剛好是67厘米,那麼她的身高處於同齡人中的平均水平;百分比為97的線(最上面的黑曲線)對應的橫線是比72略微低一點,如果她的身高達到72厘米,那麼她的身高就是同齡人中最高的……

有心的媽媽們,可以參照這張表給自家寶寶做一張這樣的生長曲線表。

做法也很簡單,將本表列印或複印出來,按照自家寶寶每個月所測量的身高和體重數據,在相應的橫軸和縱軸上標出對應的點,然後將對應的點連成曲線即可。(當然,這裡有個技術性的問題,一個月只能打一個點,那你怎麼知道哪一天的測量數字才是應該打上去的呢?相信有些理工科出身的爸媽就笑了,最好是每天或每周同一時間比如早晨9點測了數據,到月末的時候取平均值呵)

有了那個自製的曲線表,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個月寶寶在同齡孩子中的身高體重處於一個什麼水平,是領先還是落後,哪個時間段孩子是持續落後,哪個時間段孩子又猛然起跳領先了其他孩子。

同時,這個表最大的好處,一是你可以直觀看到孩子的情況之後,當月和下月就採取措施調整,比如加強營養(落後的)或趕緊給孩子限制飲食(小胖墩),同時在睡眠、運動、按摩等等方面調節;二是,你可以通過下一月他(她)所處的位置變化反過來檢驗你此前的調節、調整措施是不是對路。如果對路,那麼你下次還可以繼續;如果不對路,可以立即分析原因、改善方法,不耽誤孩子。

所以,我是極力主張每個家庭都給孩子做一張這樣的表,其實花不了多少時間,但是真的很重要、很有用。

更多相關育兒內容,見微信公眾號 直論育兒 meetyudao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