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皮膚病都叫「癬」

平時在門診常常見到就診的皮膚病患者會說自己患了「癬」,自行購葯買了所謂的「癬藥膏」無效,而且還加重了,才來看醫生的。此時,皮膚科醫生內心一定是千萬個無奈,因為患者患的根本就不是所謂的「癬」,外用「癬藥膏」怎麼可能有效呢?

首先得讓我們來明確一下什麼是癬。我們所熟知的癬其實是由淺部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類皮膚、毛髮或指(趾)甲的疾病,如: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花斑癬、甲癬等。這一類癬,在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藥物(即癬葯)后往往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痊癒。

上圖是體癬

除了這樣一類疾病外,我們平常還能聽到一些被稱為「癬」的疾病,如:奶癬,桃花癬,牛皮癬,腋毛癬,扁平苔蘚等等。這些雖然帶個「癬」字,但都不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所以使用癬葯是無效的,而且還會導致病情加重。

下面我們就看看這些不是真正的「癬」都包括哪些?

1.奶癬:

這其實是我國民間的一種通俗的叫法,大致相當於嬰兒濕疹。通常在出生后2~3個月開始出現,大多發生在兩頰、額部、頭皮部,嚴重時軀幹四肢也有。

除了嬰兒濕疹,很多成人濕疹也是最易被誤認為是「癬」而亂用「癬藥膏」的。

這是手濕疹

2.桃花癬:

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桃花癬多發於春季。這是民間對於一些面部鱗屑性皮膚病的俗稱。學名叫白色糠疹又稱單純糠疹,青少年春季疹、季節性接觸性皮炎等疾病。這是因為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紫外線含量增多,空氣中懸浮著花粉、柳絮等顆粒,對於青少年以及一些皮膚敏感性較高的人群,暴露在外的面部皮膚就會出現一系列炎症反應,表現為白斑、脫屑等。一般無異常感覺。多春季起病。

3.牛皮癬

其實是銀屑病的俗稱,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具有頑固性和複發性的特點。典型皮損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紅色斑疹,銀白鱗屑,薄膜現象,點狀出血。」許多銀屑病患者不敢到公共場所參加活動怕遭到其他人的白眼,其實銀屑病皮損一直沒有人培養出真菌或查出細菌存在,銀屑病不有傳染性。至於其發病原因則至今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多基因遺傳有關。此外銀屑病的發生、加重、緩解及治癒與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均有密切關係,屬於身心疾病的範疇。精神緊張和使體內代謝失衡,機體免疫功能紊亂。這些因素都在從不同方面影響著疾病的變化。

4.腋毛癬

也不是癬,而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它的病原菌叫纖細棒狀桿菌,一般不侵犯毛根和皮膚。

患者會在夏季發現自己的腋毛或陰毛的毛干外面圍繞了一層黃色、黑色或紅色的包繞物,尤以黃色最多見。這些包繞物可硬可軟,呈小結節狀或較彌散,使毛干變脆易於折斷。而患處的皮膚正常,但通常多汗。由於集結物的顏色不同,汗液可呈黃色、黑色或紅色。一般無自覺癥狀,患者往往在無意中發現。

5.扁平苔蘚

扁平苔癬,中醫病名為「紫癜風」,臨床並不罕見,且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由於其皮損表現千變萬化,常常被誤診。它的最典型損害是微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小米粒至綠豆大小,呈境界清楚的多角形或圓形。顏色多為紫紅色或紫藍色,亦可為暗紅、紅褐及污灰色。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癬」並不都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癬葯並不能解決所有的「癬病」。如果皮膚出現問題,切忌亂用「癬葯」,還是應該先去醫院看皮膚科,請醫生明確診斷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專家簡介

廉翠紅,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歐洲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附屬醫院訪問學者,主要專長為常見皮膚真菌病、皮炎濕疹類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痤瘡、脫髮、性病的診治及皮膚醫學美容,對各種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診療經驗豐富。

現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學會——真菌學組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醫美分會激光與皮膚美容專委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皮膚美容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優協兒童過敏免疫專委會委員,深圳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市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理事。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負責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及市科技科研計劃項目多項,主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多項,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深圳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優秀教師獎,並在國內外發表高質量科研及臨床研究論文40餘篇,其中包括國外SCI引文索引論文3篇。參與編寫《現代皮膚病進展》等教材,《皮膚性病診療學雜誌》審稿專家,從事皮膚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18年。並在國際性及全國性學術交流會議上宣讀論文20餘篇。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