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稍大,肌肉就開始萎縮鬆弛了,怎麼找回年輕時候的緊緻?!

痿證,是中醫名詞。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得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徵的疾病。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這類疾病的發生呢?針對此病中醫又有哪些好的醫治方法?今天師兄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下。

【萎 症

【中醫辨證】

《素問.痿證》是論述本證最早的文獻,認為「五臟使人痿」。並根據病因影響臟腑的不同,分為脈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

痿證由於肺胃津傷者,多在溫熱病中或病後,突然肢體痿弱不用;由於肝腎虧損者,一般起病緩慢,漸見下肢痿軟、不能行動;由於濕熱浸淫者,亦多漸見兩足痿軟,但常有微腫,其痿弱程度,一般來說,較前二者為輕。

肌肉萎縮

熱邪燔灼 肺胃傷津

溫邪上受,首先犯肺,熱耗肺津,進而傷及胃津,高熱退後,肺胃之津液不復;或病後余邪未清,陰津繼受虧損,或溫病高燒,持續不退,傷津耗血,肺不布津,兩脈失養,陽明不調,宗筋馳縱,而發生痿證。《醫宗金鑒》說:「無痿皆由肺熱生,陽明無病不能成。」就是此病病因病理的簡要概括。

肝腎虧損 筋骨失養

體虛久病,精血耗傷,或夢遺耗精,日久不愈等,導致肝腎虧損。肝藏血,主筋,為罷極之體;腎藏精,主骨,為作強之官;肝腎既虧,精血俱損,不能灌溉筋骨,而陰虛生內熱,復能灼液傷津,致成痿證。張景岳所謂「敗傷元氣者亦有之」,即是指此而言。

濕熱浸淫 氣血阻滯

冒雨涉水,久居濕地,濕邪入侵,漸積不去,遏而生熱;或飲食不節,嗜食膏粱,脾運無權,滋生內濕,郁久化熱,濕熱浸淫,阻滯氣血,筋骨失養,因而成痿。《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馳長,軟短為拘,馳長為痿。」

【萎 症】

【臨床表現】

● 肢體痿弱無力,甚則不能持物或行走,或有的僅為上眼瞼下垂。

● 患肢肌肉萎縮,肢體瘦削。

● 本病之發,部分見於溫熱病中,或熱病和它病之後。

肢體無力

【病因治則】

病因:大抵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多因熱邪、濕邪,內傷多因久病、勞倦、飲食失調等。其主要病理機制有肺熱津傷、濕熱浸淫、脾胃虛弱、肝腎髓枯等,導致肢體筋脈失養而起。病位與肺、脾、肝、腎四臟關係較密切。

治則:應分清虛實。凡起病急,發展快,多屬肺熱傷津,或濕熱浸淫,多為實證;病史較長,起病與發展較慢,以脾胃肝腎虧虛為多,兩者均屬虛證,亦有虛中夾實者。實證治療宜清熱、潤燥、利濕,虛證宜益氣、健脾、滋肝腎,並應重視「治痿獨取陽明」的原則。

【針灸 按摩】

【針灸療法】

主穴:上肢取肩髑、曲池、合谷、陽溪;下肢取髀關、梁丘、足三里、解溪。

配穴:肺熱者加尺澤、肺俞;濕熱者加陽陵泉、脾俞;肝腎陰虧者加肝俞、腎俞、懸鐘、陽陵泉。

肺熱或濕熱明顯者,單針不灸,用瀉法;肝腎陰虧、氣血不足者,針灸同施,用補法。

肩髃穴

【推拿療法】

上肢:拿肩井筋,揉捏臂臑、手三里、合谷部肌筋,點肩髃、曲池等穴,搓揉臂肌來回數遍。

下肢:拿陰廉、承山、崑崙筋,揉捏伏兔、承扶、股門部肌筋,點腰陽關、環跳、足三里、委中、犢鼻、解溪、內庭等穴,搓揉股肌來回數遍。

以上所有內容全部來自於微信公眾號:灸天下,每天灸一灸,活到九十九。關注即可讓大師免費教你艾灸養生之道!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