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寒氣在體內暗流,用什麼方法正確對待寒氣?!

在中醫學中,「風寒」和「寒氣」是特有的辭彙。「寒氣」指的是人體受寒時所產生的物質。由於熱量會從人體的各個部位流出,寒氣也就可能出現在各個不同的部位。針對人體各個部位的不同,處理寒氣的方法也就各部相同,從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癥狀的感冒。

在人們的概念中,自己或他人若受了涼、著了寒,都不會太放在心上,認為算不上是什麼大事,捱過幾天就沒事了。的確,很多時候你真的可以戰勝寒氣,但是,你是否知道,看似消失了的寒氣很可能不知不覺間潛伏於你的體內,而且慢慢影響著你的健康。從中醫理論來講,受寒並非是很嚴重的病,可是它的影響深遠、遺禍無窮。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數不盡的疑難雜症皆與寒氣有關。自古以來,很多著名醫學家就對風寒極為重視,例如漢代名醫張仲景所著的醫書雖然包羅各種疾病,但在為著作命名時,卻用《傷寒雜病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寒」在人類健康、醫學研究上的重要性。在中醫學中,「風寒」和「寒氣」是特有的兩個辭彙。「寒氣」指的是人體受寒時所產生的物質。中醫所說的「氣」,有很多不同的意義,例如有我們熟知的空氣,也有氣功師傅所練的無形罡氣,甚至連體液也常用「氣」來表示。而當「氣」與「寒」相結合以後,其含義則發生了巨大變化。

或許用現代科技知識更容易說明中醫對「風寒」的觀念,「風」和「寒」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風」指的是「風邪」,「風」字最主要的內涵是個「蟲」字,也就是有外來的病因,正如現代醫學所稱的細菌或病毒。古時候的中國人雖然不知道細菌的存在,但已認識到有某種類似蟲的東西會對人體造成疾病。另外,中醫對於疾病的認定,並不以其癥狀為主要依據,而是以其病因為主。因此,對於受寒所造成的打噴嚏、流鼻涕這類的癥狀,就稱之為風寒。

寒氣與感冒

當天氣寒冷時,人們習慣說「外面寒氣重,出門要多穿些衣服」。而對於我們的身體,有些人體內也存在一股較強的「寒氣」。若說一個人寒氣重,則表示其體內受到了寒氣的侵入。嚴格地說,寒氣侵入人體時,人體外表會出現一些緩慢的變化,但並沒有不舒服的癥狀或感覺,多數不舒服的感覺來自寒氣排出的過程。近幾年,現代人很少使用「寒氣」這個詞了,但感冒是每一個人所熟知的。感冒的癥狀有打噴嚏、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燒、喉嚨痛等。而寒氣則是感冒的真正病因之一。感冒時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癥狀並不說明身體變弱了,相反的卻是身體由弱轉強時才會出現的癥狀。那些常年不易感冒的人,他們的身體並不是真的很強健,反而是身體根本沒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氣,才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癥狀產生。許多臉色黑而干,明顯有肺虛癥狀的人,都有很多年沒有感冒的經驗,這種人從外表的癥狀顯現出身上的寒氣很重,卻沒有能力排除。這種沒有能力排除寒氣的人,使用任何藥物都無法將經絡中或深藏肺臟的寒氣排出。若想排出體內的寒氣,只有先養足血氣,通過日常保養、經絡鍛煉以及改善生活習慣來調養自己,血氣得到提升后,才有可能將體內的寒氣排出。

不同體位的寒氣表現由於熱量會從人體的各個部位流出,寒氣也就可能出現在各個不同的部位。針對人體各個部位的不同,處理寒氣的方法也就各部相同,從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癥狀的感冒。人體背後的寒氣會直接積存在膀胱經中,如果長期堆積於此,就會在背後形成一層厚厚的脂肪,其中有一部分脂肪由那些變了質的體液經過長期不斷的累積而成的。

有時寒氣會直接堆積在頭頂上,我們知道,一般人的頭頂上只有一層薄薄的皮膚,用手按壓時應該是硬硬的感覺。但是如果此處寒氣堆積過多,就會形成一層軟軟的物質,摸起來像有一層海綿墊似的。嚴重時,頭頂的寒氣會在前額左側或右側形成一個硬硬的腫包,到醫院診斷時醫生可能會認定為骨質增生,這是寒氣以固態的形式積存體內的表現。人體正面上半身的寒氣會積存在肺經和其經絡的分支中,這兩組經分別在人體胸前中線的兩側。另外,人體正面的寒氣也會積存在胃經中,胃經從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腳趾,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積存寒氣的部位。如果寒氣在胃經中堆積得較嚴重,會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層硬而厚的組織,使得大腿的伸縮出現問題,因而造成行動不便。這種疾病不太容易被診斷出是和胃有關聯,大都成為疑難雜症。一個人跛了數十年,卻無論如何難以想象是由於胃經的寒氣所造成的。

最有效的抗寒方案

所以說,中醫里說了幾千年的「寒氣」是不可小視的。在抗寒方面,有一些做法可供大家參考。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只有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飽滿,才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寒濕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了寒濕,就不會出現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

運動后全身感到溫暖。經常運動、經常進行體力勞動或者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后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濕會乘虛而入,身體仍會虛弱多病。適當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后出汗,吃了溫熱食物而出汗,還是泡腳后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祛寒的效果。冬季喝紅茶可以驅寒。冬天氣溫低,寒氣重,人體生理機能減退,陽氣漸弱,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養生之道,貴於禦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時宜喝荔枝紅茶、檸檬紅茶、玫瑰紅茶、桂花紅茶等。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

如北方喜歡吃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高熱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湖南人喜歡炸辣;還有的人喜歡喝祛寒的藥酒等。雖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后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薑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多年來,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了不少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濕引發的各類疾病。大家不妨依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祛寒方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