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可以這樣吃:見識一下無孔不入的黃豆吧!

黃豆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材,即使是聲稱不吃黃豆的人,也會通過各種途徑攝取到它:我們吃的醬油主料是它;炒菜用的大豆油是用它壓榨出來的;國民早餐搭配,豆漿油條里的豆漿是它;炒菜拌面的大豆醬是它;豆芽菜的半壁江山也是它的;就連各類豆腐製品也是以它為主料,經過一系列艱難困苦的改造製成的。一日三餐里,想不碰到它都難。

但是黃豆也是一種很難吃到的食材:成熟的黃豆非常硬,不通過以上那些特殊手段的處理,直接吃的話,基本嚼不動。想象一盤擺在你面前的炒黃豆,除了牙疼之外,應該沒有其他的條件反射了吧?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種又容易吃到又不容易吃到食材,最方便做成的菜是哪些吧:

臭豆腐

直接跳過豆腐這一步,進入臭豆腐的領域,長話短說,都是為了營造一個有味道、印象深刻的開始。

Advertisements

把黃豆磨成漿,再做成豆腐的過程,就不細講了,我也沒見過。做好的豆腐,鋪上稻草,又曬又悶,又陰又涼,長出白毛或黑毛,而不是其他過於顏色詭異的毛,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而臭豆腐成功的另一半就靠煎靠烤靠炸靠蒸,然後在調料上下工夫,是用濕料還是乾料,得分地方,也得看顏色,黃色的臭豆腐比較適合用來蘸椒鹽辣椒面,黑色的臭豆腐則比較適合在炸熟以後,鑽個小孔,放辣椒、醬油、麻油、香菜等等作料混合而成的濕料來吃。

如果要吃蒸臭豆腐,則一定要備上花椒粉,茼蒿切碎,或是換成蒜苗,鋪在臭豆腐上一氣蒸透,味道是臭香臭香的,分為兩個層次,聞著香,吃下去臭到辣嗓子,這才過癮,不白吃臭豆腐一場。

霉豆豉

霉豆豉很臭,特別是在加熱以後,毫無疑問是臭腳丫子的味道,會讓吃的人很驚恐:該如何向那些沒有吃過這種東西的人解釋這種臭氣,還是乾脆承認是某人腳臭比較簡單?

Advertisements

霉豆豉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炒著吃,配上豬油渣,充分潤透以後,香得滿嘴跑。

霉好的豆豉,加水加鹽加辣椒面再發酵再次加工,做成水豆豉,就完成了一次顏色上的蛻變,從黑白灰的素顏形象,華麗變身橙黃色,單吃下飯,要是順手揪幾片菜葉子用水焯一把,擱上一勺水豆豉一拌,保準是你會愛上的風味,記住要擱醋,酸香風味,最適合在夏天吃。

冬天嘛,就用豆豉來做火鍋底料吃,貴州的豆豉火鍋,不是浪得虛名,先炒底料,再放湯,步驟和其他火鍋是一樣一樣的,蔬菜肉類一一下鍋,沾染上豆豉的氣味,咸香中帶著一絲絲霉味,吃慣了就連那一絲絲美味也成了香味。確實,煮成火鍋以後,豆豉也不那麼臭了,可以盡情......去專門的火鍋店享受了。

納豆

納豆是豆豉發酵中的一個形態,拔絲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了不得了的一個下飯菜,殺傷力巨大,與榴槤、折耳根、臭豆腐一樣有著一邊倒的擁護者和反對者。攪拌納豆是個技術活兒,漫畫里,擁有這種技能的都是忍者來的。

豉油、豉汁

豉汁豉油蒸肉吃都不錯,廣式早茶里的豉汁鳳爪、排骨都少不了它,可以算作常用調料,家中常備,解饞專用。無需擔心,當豆豉以豉油和豉汁的形態出現的時候,那一股詭異的臭味也幾乎隨之消失了。

豆芽

終於要說道黃豆芽了,黃豆芽是所有常見豆芽里我最難克服的一種,因為它頭實在太大,豆味也實在太濃了,那麼大的腦袋根本無法忽略,只能用重口味來掩蓋。或者,燉肉吃,比如把它放到酸菜粉條里,一通亂燉,肉中有它,它中有肉,再吃到豆芽頭的時候,就不含淚了。

黃豆豬蹄、排骨

硬鏘鏘的黃豆還是泡軟以後,煮豬蹄、排骨比較好克化,一齊燉至耙乎乎的,讓豬蹄里的膠質包裹著黃豆,把排骨肥肉里的肥油也化成了濃醇的高湯,讓黃豆吸得飽飽胖胖的,就這樣被湯汁和膠質包裹化軟的黃豆,才能展現出難得的溫柔,就連老人家也說,黃豆燉豬蹄是幫助孕產婦下奶的小能手呢。

醬黃豆

類似於茴香豆做法,只是把原材料從干蠶豆換成了干黃豆,處理步驟還是一樣的:把泡好的黃豆,加水、醬油、八角、桂葉、冰糖、五香粉熬軟,再小火燜煮至湯汁收干就可以了,難是不難,就是比較費時,需要很大的耐心。下酒不錯,適合冬日圍爐小酌的時候來上一盤。

酥黃豆

酥黃豆作為一種小零食來說,並不出奇,但是放到酸辣粉和豆腐花裡面去以後,就立馬提升了這兩種小吃的好吃程度。

做酥黃豆也不難,干黃豆泡軟,瀝水陰乾,然後倒進油鍋里,小火慢慢炸,保證鍋不糊,炸起酥皮以後撈一顆出來,吹涼以後,嘗起來酥酥香香的,就可以整鍋撈起,放上辣椒面鹽巴趁熱拌勻,放涼以後密封儲存。光嘴吃有點浪費,還是燙好粉,調好酸辣調料,放到酸辣粉里去吃是正經。咸豆花里也得有它的身影才夠味。好不容易炸酥了的黃豆給這些湯水一泡,雖然會回軟,但更具風味,少了哪一步都不行。

黃豆的做法還有哪些呢?只要不是黃豆芽的做法,都歡迎大家多多交流啊!

(圖片整理自網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