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抗癌的昨日今天

維生素C的研究歷史

1753-1928年:航海時代船員不良的飲食結構引起的壞血病流行導致維生素C的發現。

1928年:維生素C治療壞血病啟發傑森醫生髮展以調整飲食結構為主要手段的傑森療法作為癌症補充療法的實踐。

1931年:國際著名的德國醫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家Otto Heinrich Warburg因為發現癌細胞呼吸代謝的特性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他發現與大多數健康細胞採用有氧代謝完全不同,癌細胞更喜歡選擇無氧能量代謝模式,這一現象被稱為Warburg效應。

1937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是給了研究維生素C的生理功能研究者,而化學獎是給了研究維生素C結構分析和製造者。這在諾貝爾獎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舉動。

1948年:美國東部流行SARS,1949年全世界流行小兒麻痹症,各國各地醫師束手無策,只能隔離病人,防止傳染。美國南卡洛林納州的Fred R. Klenner醫師用靜脈注射維生素C治癒了許多這兩種病人。Klenner發現靜脈注射維生素C可以治療所有病毒感染的疾病,如肝炎、腦炎、流行性感冒以及許多其它急性和慢性的病症。

1959年:美國生化學家J. J. Burns發現人類和靈長類動物會得壞血病,是因為他們的肝臟中缺乏一種酶L-gulonolactoneoxidase,它是將葡萄糖轉化為維生素C的四種必要酶之一。因此人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C,才能維持健康。其它的哺乳動物都在肝臟中自行製造維生素C,兩棲動物及魚類則在腎臟中製造維生素C。

1971年:兩次諾貝爾獲獎者鮑林與醫生伊萬·卡梅倫根據診所治療經驗宣稱維生素C可以治療癌症。

1970-1980年:梅奧診所兩次臨床實驗失敗(口服10g維生素C),維生素C治療癌症臭名遠揚。

1981年:凱斯卡特Robert Cathcart醫師發現用腹瀉測定人體的維生素C飽和量的方法。口服過量維生素C會產生腹瀉。腹瀉顯示人體所有器官的維生素C到達飽和。正常的人維生素C飽和量是每天4-15克。有病的人維生素C飽和量大幅增加,病情越嚴重,維生素C飽和量越高,甚至可以高到每天200克。

2005年:維生素C臨床一期FAD安全性實驗完成。(目前臨床二期實驗也已經完成,等待FAD評估中)維生素C產生過氧化氫治療癌症初步分子機理文章發表在研究雜誌PNAS。

2015年:維生素C選擇性殺死kras突變的癌細胞的分子機理研究論文發表在研究雜誌science。

最近的新研究:

維生素C作為一種癌症治療方法,卻有著不完整的歷史,但最近,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它經常是通過一種必定會失敗的方式使用的。

大多數維生素C治療都採用口服方式進行治療。但是在這項新研究中,來自愛荷華大學(UI)的研究人員採用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維生素C治療,這種方式避開了正常的胃腸代謝及分泌通路,成功使血液中的維生素C濃度比口服高出100-500倍。他們證明血液中超高劑量的維生素C對殺傷腫瘤細胞至關重要,相關成果最近發表在《Redox Biology》上。

在先前的研究中,UI生物氧化還原專家Garry Buettner發現在體外及小鼠體內,超高劑量的維生素C(通常是在毫摩爾級別)可以選擇性殺死癌細胞,但是不損傷正常細胞。同時UI醫學院的臨床醫生正在臨床試驗中嘗試將靜脈注射超高劑量維生素C與常規化療或放療聯合起來進行胰腺癌或肺癌治療。之前的1期臨床試驗表明這種聯合治療很安全,病人可以耐受,同時還有改善病人病情的跡象。目前他們正在進行更大的臨床試驗以確定這種療法是否可以提高生存率。

在《Redox Biology》雜誌發表的這項新的研究中,Buettner和他的同事們解析了「高劑量的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如何殺死癌細胞」的生物學細節。該研究表明,維生素C容易分解,產生過氧化氫,這種所謂的活性氧可以破壞組織和DNA.。這項研究還表明,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更難清除受損的過氧化氫。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我們發現和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清除過氧化氫的能力更弱,因此在高濃度過氧化氫作用下,癌細胞更容易受損死亡,」UI霍爾頓綜合癌症研究中心成員、放射腫瘤學教授Buettner表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臨床試驗中採用的高劑量維生素C可以在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殺死癌細胞。」

正常細胞有幾種清除過氧化氫的方式,可以將過氧化氫維持在低水平,因此不會造成細胞損傷。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叫做過氧化氫酶的酶在細胞清除維生素C生成的過氧化氫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們發現過氧化氫酶活性較低的細胞在高劑量維生素C作用下更容易損傷並死亡。

Buettner認為這項基礎的新發現可能有助於確定高劑量抗壞血酸鹽可以改善腫瘤以及治療方式的療效。結果表明,高劑量維生素C對胞內過氧化氫酶水平較低的腫瘤可能更有效,對胞內過氧化氫酶水平較高的腫瘤可能療效不顯著。

據介紹,該研究團隊的下一步工作是開發檢測腫瘤細胞過氧化氫酶水平的方法。(溫馨提示:該內容僅為研究階段成果,並不能代表臨床研究結果。請謹遵醫囑用藥,切勿以此為依據獨自用藥。)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