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的差別到底在什麼地方?

從本質上來說,中國教育是典型的自上至下的一元體系,而美國教育是自下至上的多元體系。

中美在大學前的教育之差在哪?

中國的教育

  1. 小學至高二,教育=學習新知識新概念,操練技巧,培養解題能力。總的來說,每階段習得的知識還是和學生在該階段的認知水平緊密聯繫的。課程內容和強度的設置都較為合理。學校教育也會適度增加趣味性,並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搞競賽。升學壓力一直有,但尚可應付。所謂的「填鴨」式並不完全成立。

2.高三,教育=做題,做卷子,做教輔,各種大小考排名,還有個別大學的自主招生考。這一年完全沒有新知識的吸收,完全是舊知識炒冷飯,學生始終被置於一種麻木的被動狀態,求知慾在過多的壓力因素影響下最終被扼殺。

Advertisements

那麼美國的高中生幹些什麼呢?

他們從高一開始,準備SAT考試(即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學習不同領域的AP課程(可抵大學學分),課外活動也不能落下(比如志願者活動,體育活動)。他們始終在學習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個人價值。而這一切都對他們能進入什麼級別的美國大學起著決定性作用。

可見,中美在大學前的教育之差在於:1 新知識的暫停接收VS新知識呈增長性的接收 2 個人價值的忽略VS個人價值的重視 3和社會的脫節VS和社會的接軌。

學校在西方是如何產生的?

大體因為羅馬帝國滅亡,學校就是教會的專利了,知識嘛,就是為了接近上帝,所謂神學。後來封建領主也要一些有知識的人幫他們打理政權,學校就有了為世俗服務的一面。要不,巴黎怎麼有一片叫拉丁區呢。

Advertisements

同理推到美國。美國從殖民地開始,就有辦學的傳統,新英格蘭地區,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學校,由社會共建,這是清教徒的傳統:強調識字率,強調能自己讀經查經,研究理解聖經。

這傳統造就了或許是當時世界上識字率最高的地區。後來美國政府在派發土地時,也繼續強調對學校的重識,每份土地里有專門的土地份額,其收入只能用於當地的學校建設。很多州立大學都是這麼出現的。

可見,學校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什麼國家考試服務的,而是建立和傳承地方文化。這也是美國學校的一個本質特徵:地方性和獨立性。學校是地方社會所建,傳授的是這個社區的宗教和文化。

因為北美會眾式的教會結構,導致出現各種教派,都力圖保全並傳播自己的文化體系。這種地方性獨立辦學的重要性到了什麼程度?十九世紀,天主教在建一個新教區時,第一件事不是建教堂,而是建學校(否則孩子都去讀king James 版的聖經了)。

而這些教會學校的質量,也是有口皆碑的。至今,天主教學校還是美國最大的私立學校體系。同樣的,各個大學,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學生在選擇大學時,不只是看看排名,看看專業,也要看學校的校園文化。

美國教育的核心是地方辦學,多元化標準。

不管你如何要改變中國教育,如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引進什麼新的教育方法,只要最後衡量學生的還是那高考,你就無法多元化。沒辦法,這是咱中國的傳統,科舉都幾千年了,咱早習慣了,甚至,沒這麼一個考試,感覺對所有人都不公平。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本文系「未名湖是個海洋」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早春樹林,北大91級地球物理。

編輯:未名湖是個海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