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心疼寶寶抽血的父母都該看看

寶寶抵抗力弱,跑醫院是免不了的。醫院最常見的檢查就是抽血檢查血常規,可是一般爸媽都不會看,同樣是感冒怎麼判斷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呢?血常規檢查到底有沒有必要?一起來學習下!

1、血紅蛋白測定(HGB)——判斷貧血的常用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診斷標準:

感染疾病期間,HGB通常會有所降低,如果懷疑貧血可考慮在疾病痊癒后複查,醫生會結合其他指標或檢查,考慮判斷是否存在貧血。

2、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判斷細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標

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是指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白細胞分類計數是指各類白細胞的數量和百分比。

如果有感染癥狀,WBC 和N% 的值明顯增多,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WBC 正常或低於正常值,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3、C反應蛋白(CRP)——判斷感染嚴重程度的常用指標

C反應蛋白(CRP)被認為是急性炎症反應快速、敏感的標誌物之一。炎症反應的數小時內CRP 在血漿中的濃度急劇上升,2-3天達到高峰,病情恢復后逐漸下降恢復到正常,因此也被看作有無感染等疾病的活動性指標。

4、血小板計數(PLT)——反映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標

血小板主要反映了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明顯減少,考慮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醫生會根據情況考慮做進一步檢查診斷。

先看懂這四個專業術語,就能大概看懂血常規單了,但是還有一些常見問題需要注意:

1.什麼時候做血常規化驗比較准?

通常急性高熱主要由感染所致,但在發熱的24小時內進行血液檢查不易判斷感染的性質,一般指發熱后至少24小時檢查白細胞對確定病毒或細菌感染才有幫助。因為白細胞增高是人體對細菌侵犯的一種反應,這個「反應」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被察覺。

2.白細胞高就代表是細菌感染嗎?

白細胞特別高也不一定是細菌感染,如淋巴細胞顯著增多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3.化驗單上白細胞總數增多,是否就應該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僅憑藉一個白細胞數目不夠準確,在檢查白細胞數目時還要進行白細胞的分類。

溫馨提醒:

血常規一般採用末梢血(指尖血),采血前避免劇烈運動。出現發熱等癥狀的24小時候后再行血液檢查,不要先行服用抗生素類藥物。

看血規化驗單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哪項檢驗結果異常,哪項後面就會一個升降符號。如是「↓」或「L」,提示結果低於正常,而如果是「↑」或「H」,說化驗明結果高於正常。

並不是一生病就要做血常規檢查,而檢查結果也需要根據臨床表現來綜合判斷的。看著孩子抽血,爸媽也超級虐心啊~

(本文為「萌寶美媽」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