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的人,臉上會有哪些信號?

《黃帝內經》根據濕邪形成的來源不同,將濕邪致病分為外感和內生兩個方面,天地濕氣造成濕邪外感,恣食肥甘厚味造成脾失運化,濕自內生。《醫原·百病提綱論》曰:內濕起於肺脾腎,脾為重,腎尤重。蓋肺為通調水津之源,脾為散輸水津之源,腎又為通調散輸之樞紐。

濕痹,即濕邪痹阻之意。痹者,閉也。濕邪侵襲,流注經絡關節,痹阻氣血,或風寒濕邪雜至,壅閉經絡,遏阻氣血而致的以關節疼痛沉重為主症的疾病,即為濕痹。因濕痹致病之主因—濕邪多自外而來,從肌表入侵肢體經絡,流注關節,致營衛不利,故初起多表現為惡寒發熱,肢體關節疼痛,與傷寒相似。

單純痰濕體質可用燥濕運脾的平胃散加減化裁調理,方用蒼朮、白朮、茯苓、佩蘭、砂仁、厚朴、陳皮等。兼脾氣虛者,加用益氣健脾的四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兼陽虛者,加用溫補腎陽的右歸丸加減調理;兼血瘀者,加用活血化瘀的桃紅四物湯加減調理;兼氣滯者,加用疏肝理氣的柴胡疏肝散加減調理;熱甚者,可用清熱利濕的黃連溫膽湯加減調理。

Advertisements

在飲食方面,可服芡實蓮子粥、懷山薏米粥、蓮子豬肚湯、冬瓜薏米湯、木瓜粥、陳皮薏米粥、山藥冬瓜湯以祛逐痰濕。宜食芡實、蓮子、薏苡仁、懷山藥、赤小豆、冬瓜、海帶、海藻等利濕健脾食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