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臟養生 五色入五臟

中醫養生經常會提到五臟六腑,這裡的五臟主要是指心、肝、脾、肺、腎,人體的器官很多,這五髒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五臟健康人才有精氣神,對五髒的養生中醫提出了「五色入五臟」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四季節氣與人體的五臟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才會有季節性高發疾病一說。就像春季一般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血都和肝有關,所以春季養肝),秋季呼吸道疾病發生的機會更高(所以秋季要養肺)。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疾病的預防,春季其實也是「決定性」的時段,從春天開始,就應提前有針對性地養護五臟,為健康未雨綢繆。

五臟指的是什麼

中醫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五臟主要是貯藏精氣,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

Advertisements

五色入五臟養生法

五色入五臟是指常吃五種顏色的食物,可以分別滋養人的五臟,具體為:綠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白色潤肺、黑色補腎。比如白蘿蔔、銀耳等白色食物可以潤肺;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可以補腎。

「五色入五臟」理論最早出自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古人認為,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可以通過木、火、土、金、水五行聯繫起來。所以便有了酸味、綠色入肝;苦味、紅色入心;甘味、黃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鹹味、黑色入腎的說法。

紅滋心——蘋果山楂抗疲勞

紅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心臟非常有益處,如紅蘋果、山楂、紅棗、西瓜、山裡紅、紅心蘿蔔、桃子等。紅色食品還可以起到減輕疲勞、抗衰老、補血、補心、祛寒等作用。

Advertisements

青養肝——多吃梅子少喝酒

如果喝酒的時候配一點青梅子,那麼青色和酸味就能對喝酒者的肝起到雙重保護的作用,從而減少酒精對肝的損害。青色食品包括綠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腸胃、促進生長、排毒。

黃益脾——南瓜香蕉助排毒

像南瓜、柑橘、香蕉、黃豆、玉米等黃色食品,可以起到養脾的作用,黃色食品可以提供維生素A和D,抗氧化,促進排毒,延緩衰老。

白潤肺——蘿蔔豆腐也可貴

白色食品可以養肺,如牛奶、米面、豆腐、冬瓜、竹筍、山藥等。我們都知道,白色的蘿蔔等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可以潤肺養肺,而且對預防心腦血管病、安定情緒、潤肺、促進腸蠕動都有很大的作用。

黑補腎——芝麻黑豆抗衰老

黑色是養腎的,黑色食物對於補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抗衰老的效果是最為明顯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點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

「五色入五臟」的認識誤區

但是,現代人對「五色入五臟」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自然界的果蔬五顏六色,其顏色變化既與陽光雨露有關,又和生長環境有關,甚至與現代生物科技有關,如果只簡單認為一種顏色固定對應一種臟器,那就大錯特錯了。比如,有人認為黃色的彩椒補脾,紅色的彩椒補心,這顯然是不科學的。還有人說紅色食物補心,那我就多吃紅辣椒,結果導致滿臉長痘、口瘡、便秘,說明這種「補」法也是錯誤的。

對「五色入五臟」的理論,我們不能機械地運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把食物的「五色」與「五味」結合起來,再把食物的寒熱性質考慮進去,就能使其正確地發揮作用。比如,紅辣椒雖然色紅入心,可以振奮心的陽氣,但它性熱、味辛辣,辛入肺,所以大量食用會導致肺胃熱;綠色食物對肝膽系統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苦瓜雖是綠色,但其性寒、味苦,苦入心,所以主要的功效是清心瀉火;再如大棗雖然是紅色,但其性溫、味甘,甘入脾,所以紅棗主要的作用是補脾益氣。

日常生活中,除了人人喜愛的「綠色」食物,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其他顏色食物:希望強壯心臟的朋友可以多吃紅葡萄、山楂;養護脾胃可以多吃黃豆、玉米;潤肺養陰可選白蘿蔔、白菜;補益腎精可選黑豆、紫菜、紫茄子等。

此外,隨季節變化,遵循天地人的自然法則,調養五色方法也不同。

生長在南北地區的人體質有差別,每個人所受到的天地之間的稟賦是不一樣的。像四川、重慶等地,他們吃辣的就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所處的地方是潮濕之地,通過辣的東西把體內的濕氣給排出體外。

同樣,作為北方人,如果要以四川、重慶等地的飲食結構當作自己的飲食結構的話,那一定會出問題的。因為北方人的體質是「寒逼於外,內郁於中」,主要是屬於內熱,必須有自己的一套飲食方式和特點,這樣才能適應自身的發展狀況。

所以說南北之間的地域差異造成了飲食上的差異也不奇怪了。

「奉養有膏粱藜藿之殊」,也就是說,有吃得好還是吃得壞的情況。有的人可能生活水平好一點,有的人生活水平差一點,飲食結構不一樣,那麼所形成的體質也是不一樣的。更加上心境有憂勞和喜樂之別,天時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淺之各異,這就體現了中醫「同病異治」的精髓。

歷代養生家把順應自然作為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中醫學認為,人要保持健康長壽,不但人體內的臟腑經絡、氣血陰陽要維持相對平衡,人與自然也應保持協調統一。這就是中醫學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學說。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五色養五髒的養生方法,看完了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五臟養生有進一步的了解,當然,不同地區、不同體質的人,養生的方法也不一樣,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養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