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的變化

40年來,人們打電話的工具、方式和效果方面的變化,算得上是改革開放以來百姓身邊生活若干明顯變化之一。

1979年底,當時在部隊任營職幹部的筆者奉命到雲南南部中越邊境處執行任務。那時與遠隔千里的團首長聯繫儘管使用的是軍用專線,但盡量選擇在夜深人靜時通話。即使如此,通過兩、三層總機接轉后通話質量非常不理想。記得一次通話,聽對方就像蚊子嗡嗡一樣且有雜音,本來幾句話就能講清的事卻用了好幾分鐘。軍用線尚且如此,打地方長途就更難了。不但等省、縣、鄉總機轉時間長,而且通話質量極差,一兩句話重複多少遍,喊啞了嗓子。正講著斷了線被迫中斷通話也是常有的事。

80年代中期筆者轉業到地方電力行業工作。那時的微波通訊顯示了行業的優勢,全國供電單位間通話也相當方便。再後來的程式控制電話普及稱得上是通訊方式的一次革命,打電話的方便程度和通話質量與以往均不可同日而語。

Advertisements

日前翻看本人收藏的退休前1985—2004年的20本工作台曆,那上面的記載恰好反映了我國近年來通訊事業的變化。上面有不少電話號碼,但80年代的前幾年卻少有手機號,當時似磚頭樣的「大哥大」還只是有身份人的專用工具。再後來呼機號多了起來,但那時被呼者多數是再找電話回話。呼機只火了幾年就很快遠離人們而去,因為現在無論是上班的、退休的、學生、老人,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台曆上的電話號碼還顯示,由5位升至6位再升至7位,其它大城市早升至8位了。現在不要說城裡人,就是農村的大部分家庭也裝了固定電話,大多數人都用上了手機。如今有個大事小情,不管城裡、鄉下,也不管千里萬里,給老人、親戚、同事、同學打個電話,就像對面聊天一樣,實在是方便極了。近兩年來手機微信利yuong率大大提高,語音、照片、視頻、手寫等更是省去了部分打電話的麻煩。

Advertisements

打電話的變化只是改革開放40年來百姓身邊生活變化的一個縮影。40年來,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群眾生活的發展和提高是多方面的,可謂一日千里。

王喜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