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子矮≠長得晚!一個數值教你正確區分

關於孩子長個兒,不少家長認為,身高總是要長的,只是早晚的事兒,個頭矮的孩子可能是「晚長」,再大一點就長高了……

事實上,「矮小」和「晚長」可不是一碼事兒。

個矮還是「晚長」?看這個數值

「矮小」是指兒童的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

通常包括,嬰幼兒期(3歲以下)生長速度低於每年7厘米,兒童期(3歲~青春期)低於每年4~5厘米,青春期低於每年5.5~6.5厘米。

這可用於簡單判斷孩子是否患有「矮小症」。一般而言,在一個50名學生左右的班級里,身高倒數第一二名的孩子就可能存在矮小症。

而「晚長」又稱青春期延遲,指女孩於14周歲以後、男孩於15周歲以後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如男性睾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等)、或女孩18周歲仍無月經初潮。

個子矮小不等於晚長個兒。身高不是等來的,需要適時、適當干預的。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是一場爭分奪秒的短跑比賽,家長稍一疏忽就可能讓孩子失去長高的機會。

每年長個不足5厘米,早就醫

建議定時、定點、使用相同工具給孩子測量身高,畫個「生長曲線圖」。1周歲前,每個月都應該測測身高,此後可每3個月測一次,最長不應超過半年。

兒童用藥講究劑量準確,用量不足不能及時控制病情,用過量又引起不良反應。

如果孩子每年長個不足5厘米,就說明其生長速度比較緩慢,要及時就醫,不可盲目地認為孩子會「晚長」。

通常男孩的骨齡達到15歲、女孩達到14歲時,身高增長就不明顯。因而,身高的最佳干預期是3~10歲

矮小的孩子建議先到正規大醫院矮小專科進行檢查,查明病因,再對症治療。切忌聽信廣告宣傳,盲目購買增高產品。

醫生會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選擇一套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例如先檢測骨齡情況,做生長激素激發實驗、性激素檢查、甲狀腺功能、垂體核磁等相關檢查,找准病因后對症治療。

一般情況下,經過3個月治療后,只要能生長1.5厘米以上,就說明治療有效,繼續堅持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一年最多能生長18公分。

改掉4種拉低身高的壞習慣

>>>> 很少做垂直類運動

科學運動可增強機體新陳代謝,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加快骨組織生長,尤其是垂直類運動,如:

  • 嬰幼兒可做主動或被動體操;

  • 學齡兒童可做向上跳的運動,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種球類;

  • 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彈跳運動及全身性運動,如籃球、排球等。

>>>> 過早地叫醒

家長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過晚入睡,早上別讓寶寶和自己一起醒,計算好時間,盡量讓寶寶多睡會兒。

>>>> 零食不離手

家長是孩子健康的「守門員」,要保證營養均衡,適量食用含優質蛋白、鈣豐富的食物,有助長個。只要寶寶不偏食,堅持喝牛奶、曬太陽,基本不需要補鈣。

>>>> 喂飯喂太飽

人在飢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可刺激兒童骨骼生長。喂太飽不僅造就了小胖子,還可能導致長不高。給孩子喂飯,八分飽即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