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對癌症一無所知

根據2017年國家癌症中心公布的中國城市癌症數據最新報告顯示,如果一個人能活到70歲,則其發生癌症的幾率可達23%;若活到85歲,則幾率可增加至36%。來勢洶洶的癌症,難道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

4月1日,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科技報、南方生活廣播與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共同主辦的《中山講堂系列·健康講座》,將邀請到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微創介入科主任黃金華教授及結直腸科副主任李力人教授分別就《腫瘤的微創介入治療》與《可防可治的大腸癌》作分享。專家提醒,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對癌症一無所知,防癌健康管理應該成為廣大市民的共同意識。

黃金華:腫瘤的微創介入治療

記者為了獲得微創介入技術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第一手資料,於日前來到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微創介入科,在科主任黃金華教授的引領下來到病房與患者有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Advertisements

一位中年女性住院病人告訴記者,當知道能通過微創介入技術來治療自己複發腫瘤的時候,「感覺就是『悲中帶喜』。」據了解,該患者3年前曾因婦科惡性腫瘤接受手術治療,之後接受了6個療程的化療,每個療程下來「都會瘦幾斤」,而且反應特別大,治療期間的日子簡直「生不如死」。後來盆腔出現腫瘤複發,主管醫生介紹來到介入科採用微創介入治療后腫瘤就被消滅了。此次患者盆腔的另一側又複發長出了新的腫瘤,黃金華教授醫療團隊為其採用了射頻消融熱凝固技術,僅用了20幾分鐘就將已經長到5公分的腫瘤給滅活掉了。病人告訴記者,如果不出現什麼意外,她計劃明早出院。

在訪談中記者遇到的多位腫瘤病人均不是首次接受微創介入治療,而是在不斷的隨訪過程中反覆出現新病灶后回到介入科來接受治療的。與其它腫瘤外科病區的病人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家屬還是病人本身,介入病區的病人都表現出一種輕鬆自如的狀態,患者不需要有家屬的時時照料,生活可以自理,有效減輕家屬的陪護壓力。

Advertisements

冷熱消融,冰火兩重天

消融治療微創介入技術是指採用影像導向經皮穿刺技術腫瘤后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方法使腫瘤組織得到有效的滅活毀損,其中的物理消融方法又分可為微波與射頻熱消融以及冷凍消融。黃金華形容這種採用高溫或低溫原位滅活腫瘤的物理熱消融與冷凍消融技術是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治療方法。熱消融是經微波或射頻波使腫瘤組織內的溫度高達100~120攝氏度,而冷凍消融治療則可通過在冷凍探針周圍組織中形成零下40攝氏度以下的冰球,達到凍傷腫瘤組織的目的。他表示,相對於冷凍消融治療,熱消融的治療適應症更寬廣,但對軟組織冷凍消融可能是更好的消融治療選擇。

尤其適用於肝癌治療

黃金華向記者介紹,去年一整年間,該院微創介入科應用介入療法治療全身各部位實體腫瘤超過6000台次,而其中肝癌病例數佔到了總的介入手術量的70%。「肝癌是特別適合用消融治療的一類腫瘤,在國際治療指南中,小肝癌的消融治療已經取代手術成為肝癌治療首選,而對於難以手術切除的大肝癌,可以先行血管性的介入化療栓塞(醫學上稱之為TAEC治療),待腫瘤部分縮小控制后,可以實施消融徹底滅活腫瘤,而相對於原發性肝癌,由於其病灶多發的特點,轉移性肝癌的治療難度和療效普遍低於原發性肝癌。」

此外,像腎臟腫瘤、肺部腫瘤等實質性臟器的腫瘤均適合應用熱消融術。黃金華指出,該方法可以適應任意一期的腫瘤治療。不過他也強調,消融治療有其局限性。如腫瘤若靠近血管位置則可能影響療效。而靠近胃腸道等空腔臟器的腫瘤則需相應輔助技術以確保治療安全性。

優勢顯著,讓腫瘤變成慢性病

黃金華指出,在治療上微創治療有傳統治療(即外科手術、放療、化療)無法比擬的優勢。

「比起外科手術,介入治療可重複應用,介入病區的許多患者,一旦在複查中發現活性病灶,再次返回醫院治療就可以。」但他也提醒,介入治療有其治療標準,一般建議病灶達到0.8-1.0厘米時再行介入治療。

雖然微創介入治療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適應範圍也廣,但是黃金華提醒,這隻能是作為外科手術、化療及放療之後的治療方案,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治療,只能作為它們的一種補充。

他認為介入治療最大的意義就是「把不能治癒的疾病變成可以治癒的;把難以治療的疾病轉化成慢性疾病」。

■專家簡介

黃金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微創介入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兼任廣東省肝臟病學會綜合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微創介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委會肝癌專家委員會副主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李力人:可防可治的大腸癌

據李力人介紹,在廣州,以荔灣區、海珠區及越秀區的腸癌發病率最高,遠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在過去十年中,越秀區的腸癌每年新發病例是以10%的速度增長,而全球的增長速度僅為2%,全國為4%,也就是說,腸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但是,對於腸癌的認識,我們卻依然存在了大量誤區。

無家族史不檢查?

僅一成患者受家族遺傳影響

有些人認為,腸癌的發病主要跟家族史有關,「我們家都沒有這方面歷史,做檢查來幹嘛?」對此,李力人提醒,腸癌的遺傳傾向,有直接證據的只有10%-15%,他表示就在他們科室,現有病人中就有85%是沒有一級家族遺傳史(即父母代或子女代)的。

因此,他認為腸道健康檢查的意義重大。但是又要因人而異,比如對於腸癌的高危人群(如家族史、肥胖、缺乏運動、吸煙者),建議一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試驗,三年行一次腸鏡檢查;而普通人群則每三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試驗與腸鏡檢查即可。

若發現及時

超八成中早期癌可治癒

李力人特彆強調,大部分腸癌是從良性病或炎症性疾病發展成的。研究表明,從良性癌發展成惡性腫瘤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最長甚至可以是20年。這意味著只要抓住了這個窗口期,及早發現良性病,是能非常有效地降低癌症發病率的。就拿腸癌來說,有80%以上的沒有轉移的中早期癌是可以治癒的。

然而事實是,中國的早期腫瘤病例非常少,即便是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這樣的腫瘤專科醫院,早期腫瘤病例也只有10%的比重。「留給病人與醫生的機會特別少,這是很可惜的事情。」李力人說道。

腫瘤治療應重視專科化

由於直腸癌局部複發風險較結腸癌高且總體預后差,這讓很多直腸癌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李力人指出,在他們醫院,腸癌的局部複發鳳毛麟角(<0.1%)。即便是難以把握的遠處轉移,也有大量治療成功的病例。

他表示,在美國腸癌治療后的五年生存率為65%,我國平均是35-45%,而在大型的腫瘤專科醫院,以中腫結直腸科為例,五年生存率為70%-80%,「這就是治療專科化的意義與優勢。」

50歲以上戶籍人口可免費篩查

據悉,廣州市各個社區街道自2015年開始為全市年齡超過50歲的戶籍人口提供免費的腸癌篩查服務。而且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為核心的「廣東省癌症中心」聯合深圳市腫瘤醫院啟動了在廣州和深圳兩地進行包括腸癌在內的5個瘤種的普查工作,將為我省的防癌工作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冷飲:可有效預防上消化道癌症

李力人告訴記者,有研究表示,在所有飲食因素中,目前最確定能夠有效預防上消化道癌症的因素,那就是喝冷飲,包括冷飲、冰水、冰淇淋。「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胃癌病例少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個方法同樣可以適用於老年人,只是習慣改變的問題而已。」

■專家簡介

李力人,醫學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胃腸外科學分會委員。曾發表第一作者論著10餘篇;以主要作者發表過Nature,Cell等論著。2010年獲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二等獎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鄭永儀 通訊員 歐曉芳

運營人員: 董敏 MZ01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