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談中藥詳解:補氣、行氣、活血、補血用藥

摘要: 長期的藥劑工作中,筆者發現補氣行氣活血補血藥較為常見,而大多藥物除其熟知的功效外,亦有其獨特的應用,觀古人用藥經驗及自身的理解,列舉下面幾種藥物,供大家共同分析、研究、探討。

「施老師善於用藥人所眾知,但他更精於辨證,他曾告誡我們必須明辨證候,才能靈活用藥,不知醫理,即難辨證,辨證不明則無從立法,致堆砌藥味,雜亂無章。」故此,精確地用藥要建立在精確地辨證前提上。現就觀古人用藥經驗及自身的理解將以下幾種藥物做一簡析。

補氣補血中藥

理解將以下幾種藥物做一簡析。大多數補氣葯都是甘溫的,只有少數是寒涼的如西洋參( 味甘、微苦,性寒 ) 、紅景天( 味甘,性寒) 、絞股藍( 味甘、苦,性寒) ,太陰不足者慎用,否則寒者易克伐胃氣,脾胃損傷,中舟不運,百病癒緩,因此,也不宜長期服用。

書上有好多補氣的參,人蔘、党參、太子參( 孩兒參) 。人蔘、太子參均可補氣,亦可生津。太子者,孺子也,有補力緩者之意,故緩疾可投之。太子參出自《本草從新》: 太子參,雖甚細如參條,短緊結實,而有蘆紋,其力不下大參。因其不致太過峻補,臨床氣虛津傷、氣陰兩虛者多用之,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太子參對機體具有適應原樣作用,即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能力同時可增強人體內的物質代謝。現在很多人用於食補,效果也較好。如果溫陽用高麗參、紅參,野山參雖好,但價格昂貴,須考慮病人經濟能力。太子參現在價格偏高,也須考慮病人經濟能力。

仙鶴草俗稱「脫力草」,是大家熟知的收斂止血葯,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仙鶴草能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起到止血的作用。但其補氣亦不遜色,除在回陽以外常用之,療效可和党參同等。詳見干祖望三仙湯。仙鶴草亦可泡茶飲,可見其藥力平和,虛實寒熱出血均可投,尤其是臨床所見氣虛不攝崩漏、月經過多等婦科疾病。

仙鶴草

黃芪生者走表為多,如玉屏風散; 炙后專為走里,方如泰山磐石飲。黃芪味甘性溫,健脾補肺,補氣之中,兼施昇陽,走而不守。現代藥理學認為黃芪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造血功能,改善物質代謝、延緩衰老等作用。臨床常與党參、太子參補氣藥物相伍,補氣之力加倍,通補無瀉,同奏健脾之功。鄧鐵濤說小於30 g 升壓,大於 30 g 降壓。前提是辨證論治。

黃芪

白芍性味涼,苦酸,微寒,入肝、脾經。白芍為養血柔肝之極品,炒后更善緩急止痛,肝氣得舒,有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營養血流、擴張血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痙、抗潰瘍、調節血糖的作用。白朮一味乃安胎聖葯,方如金匱白朮散。其酸能收斂,寒走營陰,斂陰收汗功能對於產後營衛不和發熱者尤其適用,藥理學也表明其有抗菌、解熱、抗炎、鎮靜、鎮痛等作用,科學的支持了它的臨床作用。其還可治太陰不足之便秘方如金匱去桂加白朮湯( 白朮附子湯) 。治脾約又增一法。

白芍

國老美名,甘草莫屬,葯食皆可,有「十方九草」之美譽,大多臨床方劑以緩和藥性配以施治,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經。生用偏涼以清為主,可瀉火解毒、緩急止痛; 炙用偏溫以補為主,能散表寒、補中益氣。此外,甘草還善於調和藥性,解百葯之毒。因此,甘草生者能清,炙者能補,草梢入下焦清淋。甘草用量皆不大,如甘麥大棗湯,其益氣養血、清心安神,為大家熟知的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良方。其中甘草生用,取其清之功,投以 10 g。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於平衡女性體內的激素含量。因此常用來治療隨更年期而來的癥狀。作為佐使葯時以 3 ~ 5 g 入葯,

蜂蜜生者甘寒,熟者甘溫,老人便秘,勿忘熬熟。中藥之性,大多無爭,然古代本草,種類很多,有的藥性味歸經尚有爭議,需大家臨床體會。

歸經尚有爭議,需大家臨床體會。血虛便秘要用油當歸。大劑用之 30 g 開始。重劑味厚入下焦。

味厚入下焦。地黃一味,地髓是也,唐朝開始地黃的炮製法,也就是所謂的九蒸九曬。本經里說除痹生者由良,可見生地黃乃陰中陽物,能動,熟地黃則滯膩。熟地黃味甘苦,性微溫。能補血生精,滋腎養肝。熟地黃補血以入腎生精為主,是最常用的滋陰補血藥。熟地黃亦可以治療腎虛久瀉、腸風,方如黑地黃丸。趙錫武認為地黃飲子生地黃為好。為避免熟地黃滯膩可配伍砂仁。

地黃

白芍酸寒,柔肝聖葯。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養血榮筋、緩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白芍補血偏於養陰,以入肝養陰為主。其性靜而主守,血虛生熱者多用白芍。養陰、補血、柔肝者生用; 和中緩急用酒炒; 安脾止瀉用土炒白芍。白芍最常用於四物湯中發揮補血作用,其對於脾虛寒之腹痛、泄瀉者,效果也是極佳,但其性寒,需酒炒或土炒以緩解寒涼之性,臨床應用多需注意。赤白芍皆為芍藥之根入葯,同屬一科,但赤芍具有化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赤芍偏於行血散瘀,白芍偏於養血益陰; 赤芍瀉肝火,散而不補,白芍養肝陰,補而不散; 臨床也有赤芍白芍同用者。白芍亦可利尿,方如真武湯。

阿膠滯膩又需用時用阿膠珠。

枸杞子性甘寒,補血養陰。長期泡飲會克伐胃氣,就像常喝綠茶一樣。紅茶飲料是為虛寒體質而設的,冰紅茶錯了,寒了年輕人的胃。

冰紅茶錯了,寒了年輕人的胃。龍眼肉味甘滋生心血,強健脾胃,滋生脾血———張錫純。

生酸棗仁生心( 新) 血,方如王氏婦科益經湯、傅青主益經湯。炒酸棗仁安神斂汗,方如歸脾湯。

菟絲子不光興陽道,補血亦專,方如溫胞飲、蒲輔周九子地黃丸。

菟絲子

川芎為血中氣葯。焦樹德說過: 古人認為,此葯為剛陽之品,切勿久用,否則無疾而暴亡。所以本虛標實的患者應該加用補益氣血之品。用之不善傷血耗氣。少用調氣,如四物湯。大劑破血祛風通絡止痛,如趙紹琴臨證 400 法之頭痛治法 9、10。

三七參、紅花少用養血活血,大劑破血。如熊繼柏的醫案和仝小林的用藥法皆有體現。

一般來說桃仁質重去下半身瘀血,紅花質輕消上半身瘀血。桃仁偏於破瘀,紅花偏於行血,雖有差異但兩者療效極其相似,臨床也多配伍應用,可相互促進,二者和益母草、丹參、川牛膝、當歸都是常用的活血調經葯。益母草: 味苦、辛,性微寒。歸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的作用。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益母草對子宮有興奮作用。因此婦科方劑中常見此葯。當歸味辛甘、微苦,性溫。是治療血分病最常用的葯。因能使血各歸其所,故名「當歸」,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虛寒腹痛等。現代藥理也發現當歸含有興奮和抑制子宮平滑肌的兩種成分,對子宮具有雙向性作用。且女子以肝為用,以血為養,此葯廣泛用於婦科疾病,效果明顯。丹參歸心、肝經,其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清心除煩、養血安神。

三七參、血餘炭、蒲黃、花蕊石皆可活血止血,且止血不留瘀。

水蛭、三棱、莪術皆可破血消癥,水蛭用時需加補血、補氣葯,否則紅細胞就會降低,導致葯源性血虛。活血、破血之葯使用之時注意固護太陰之氣,否則會導致血溢脈外出血。因此在臨床中給老年患者輸預防腦梗塞的活血葯,尤其注意,以防出血。

厚朴花、綠萼梅理氣而不傷氣。

中醫藥博大精深,臨症用藥甚是考究,如董廷瑤所說的「明理、識病、求因、立法、選方、配伍、適量、知變、能定能應謂之成。識好兵方能立好法,立好法方能選好方,方證對應,才能克敵制勝。」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