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它只是一個息肉,其實有可能是一個腫瘤!

又到年底體檢季,可一些人拿到體檢報告后,被報告顯示的身體某個部位的小息肉而弄得十分焦慮...

「比如鼻息肉、聲帶息肉、膽囊息肉、胃息肉、腸息肉、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等等。」

對於各種各樣的息肉,

人們最關心的就是為什麼會長息肉?

要不要治療?

會不會癌變?

本期,胖熊請來了我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

來為大家答疑解惑

本期專家

王東林

王東林: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擅長惡性腫瘤的化療及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尤其是在腸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和頭頸部腫瘤等惡性腫瘤的診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門診時間:周一全天,周四上午(特需)

息肉就是多餘的肉,發生與飲食遺傳等有關

「息肉就是多餘的肉,也就是指在人體黏膜表面上多餘的突出的贅生物,是由局部黏膜組織增生而成。」王主任說,息肉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且與人種有關,比如中國、日本等亞洲人群高於歐美人群。有些息肉的發生是因局部黏膜組織受到炎症刺激,比如長期便秘的患者,腸道內存在大量乾結的糞可持續的刺激直腸黏膜,腸系膜組織長期受慢性炎症因子的刺激,便可發生腸息肉。

同時,雌激素水平過高可刺激子宮內膜組織增生,形成息肉。某些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基因可致家族性息肉病,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此外,息肉的發生也與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有關,比如大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長期飲酒、常食辛辣刺激物等有關。

80%的息肉發生在胃腸道

「息肉可長在任何被黏膜覆蓋的部位,比如鼻部、聲帶、膽囊、胃、腸、宮頸、子宮等。80%的息肉發生在胃腸道,尤其是結直腸部位。」王主任說,息肉可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大多是良性腫瘤。但息肉到底是什麼性質,是炎症、增生、腫瘤,還是是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都需要通過病理檢查明確性質,才能為下一步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比如,如果是在胃鏡、腸鏡下發現的息肉,可以夾取米粒般一點送病理檢查,確定什麼性質,再決定下一步該如何治療。如果是在超聲、CT等影像學發現的息肉,因不知道性質,可根據息肉的部位、大小、形狀等,先觀察1-3個月,再決定下一步如何診治。

因此,千萬不能抱著『息肉是良性的,無關大礙』的心態。」王主任提醒說,一旦發現息肉,應根據不同部位的息肉,在醫生指導下區別對待和診治。

鼻息肉久治不愈,可誘發併發症

近段時間,小王一直以為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癥狀越來越加重了,本想到醫院去開點葯,誰知通過鼻內鏡,醫生髮現他鼻部竟有息肉,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王主任說,鼻息肉常出現在上頜竇、篩竇、中鼻道、中鼻甲等處,是一種良性小腫瘤。鼻息肉患者常有鼻塞感,如果息肉持續長大,鼻塞感會加重。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導致耳鳴,聽力減退,還可引起打鼾、鼻竇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併發症,更致命的是可引發癌變。因此,一旦出現鼻塞感加重癥狀,建議到醫院做鼻窺鏡檢查。如果確診是鼻息肉,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在治療上,如果息肉患者病情不重,可用皮質激素噴鼻劑噴鼻,並持續觀察;如果息肉較大、癥狀較重,則要手術治療,並在術后做活檢明確診斷。

聲帶息肉易發現,聲音嘶啞或是信號

41歲的秦女士是一位小學老師,日前,她突然出現聲音嘶啞,想到可能是用嗓過度,就沒引起重視,可一個星期過去,聲音嘶啞的情況並沒得到好轉,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聲帶處長了一個息肉。

王主任介紹,聲帶息肉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長期發聲不當、長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有關主要表現為聲嘶,嘶啞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異,輕者僅有輕微聲音改變,重者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

聲帶息肉不僅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若息肉較大阻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難。聲帶息肉的致命殺傷力在於突發癌變。但很多息肉患者在癌變后,患者沒有不適的感覺,不知不覺發展,不知不覺癌變。因此,一旦出現聲音嘶啞、喉部異物感、咽喉干癢疼痛,建議立即到醫院做纖維喉鏡明確診斷,必要時也可在醫生建議下做手術摘除。

日前,陳女士體檢發現膽囊里有一個0.4×0.6厘米大小的息肉,壁欠光滑。她聽說膽囊息肉會癌變,非常擔心。

王主任解釋,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一般癥狀輕微,甚至無癥狀,大多是在體檢B超時發現。目前膽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有報道稱,長期飲酒,高脂飲食,不吃早餐、壓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規律者,容易得膽囊息肉。膽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為多見,但也要預防癌變。

因此,一旦發現有膽囊息肉,要定期複查,如果符合以下手術指征,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 1、膽囊單發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寬,位於膽囊頸部,年齡大於50歲者;

  • 2、膽囊多發息肉合併膽囊結石,有癥狀,年齡大於50歲;

  • 3、膽囊息肉伴有臨床癥狀;

  • 4、膽囊息肉直徑小於5毫米,無癥狀,應間隔3~6個月隨訪檢查,一旦發現迅速增大或癥狀明顯。

腸息肉應儘早切除,以免惡化成腸癌

今年48歲的李先生,前段時間因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而到醫院做了個腸鏡檢查,結果報告顯示,有一個7毫米的息肉,醫生建議可在內鏡下切除。這讓李先生很糾結,息肉一定要手術切除嗎?如果不切除,是不是惡變成癌的幾率很高?

王主任解釋,腸息肉就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並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發生癌變。一般而言,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類。

  • 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與腸癌的發病關係不大。

  • 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當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變還與患者年齡,息肉數量、大小有關。一般來說,單個、兩個息肉癌變概率不高,但數量越多,癌變機會越高;息肉越大癌變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變率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變率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變率為50%。

  • 但是,多數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只有很少一部分會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異常。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就應立即到醫院做腸鏡檢查。如果發現腸息肉,可通過內鏡切除,再送病檢查,明確治療。

此外,因腸息肉易複發,一定要定期複查。平時多食用蔬菜水果,遠離煙酒。對於有家族史的人群,應該2年至3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宮頸息肉可影響懷孕,一旦發現及時治療

日前,晨晨拿到了單位體檢報告,報告顯示有宮頸息肉,醫生建議到門診做進一步診治。這讓她非常擔心,宮頸息肉這個病需要怎麼治療呢?

王主任解釋說,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長期刺激的結果,大多是良性的,無明顯癥狀,少部分患者會有與月經類似的出血癥狀。因宮頸息肉會產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會破壞陰道生理環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會形成黏液栓,阻礙部分精液進入子宮,影響受孕。如果在孕期發現宮頸息肉,息肉會慢慢長大出血,影響孕期健康。

「因此,女性應定期做婦科檢查,一旦發現有宮頸息肉,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王主任說,一般來說,息肉較小時,可先採取藥物消炎治療。如果超過黃豆粒大小,可進行微創手術切除。術后應進行病理檢查,確診息肉的性質,是否惡變。如果病理檢查有惡變,要進一步進行治療。如果沒有惡變,因宮頸息肉容易複發,也應在術后定期複查。

溫馨提醒體檢發現息肉,別驚慌別忽視

王主任說,面對以上人體各部位的息肉,人們不要驚慌,也不要忽視。

  • 1、應保持客觀冷靜的心態,不要相信謠言或小道消息,應去正規醫院相應科室就診或諮詢是否需要治療。

  • 2、配合醫生完成相應檢查,進一步明確息肉的病理類型,並鑒別、排除其他類似的病變。

  • 3、如果病理類型確診為腫瘤性息肉,那麼需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如果為非腫瘤性息肉,患者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謹遵醫囑,改掉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治療有關的基礎疾病,定期隨訪和複查。

運營人員: 黃醒夢 MZ016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