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癌細胞居然會自己打造轉移通道

腫瘤細胞能夠自行轉移一直是區分其良性還是惡性的重要指標,也是預測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90%的癌症死亡是由癌細胞轉移引起的。

癌症其實並不可怕,轉移才可怕。如果癌症不會傳播轉移,那麼就算讓它使勁長,也始終不過一個瘤子。我們只要進行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大不了一刀下去剁其根本,再長再剁,奈他如何。

一旦癌細胞擴散並隨血液或淋巴遷移,就會像種子一樣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吸取營養並迅速生長。此時,再去治療並不容易,而且沒有特定的藥物可以抑制 癌細胞的轉移。

「乳腺癌在轉移」

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誰在「指揮」著癌細胞的「擴張殖民」?如果找到了觸發癌細胞轉移的原始條件,是不是就能夠將癌症扼殺在良性腫瘤的搖籃里呢?

Advertisements

我們不禁要問,誰在「指導」癌細胞的擴張? 如果我們發現觸發癌症轉移的原始條件,是否有可能將良性腫瘤殺死在搖籃中?

就在不久前,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師和生物信息學家們發現了腫瘤周圍環境的變化是如何引發癌細胞轉移行為的。

簡單來說,研究人員發現:當腫瘤細胞處於密集的擁擠環境中時,會開啟一組特定的基因(CINP),導致形成類似於血管的結構。這樣一個通道,不僅為血液向腫瘤的流動提供能量補給,更關鍵的是癌細胞擁有了傳播到遠方的機會。

過去,在臨床上已經觀察到這些血管樣結構的存在,並證實了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一些最具侵襲性的癌症密切相關。 只是科學家們不明白其中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種轉變。

肝臟CT掃描顯示出的結腸直腸癌肝轉移,黃色為腫瘤

Advertisements

通常轉移性腫瘤也被稱為IV期癌症或晚期癌症。它是由癌細胞從原始癌灶中分離出來,再通過血管或淋巴管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形成新的腫瘤。附近的淋巴結是癌症轉移最常見的地方,當然,癌細胞也傾向於擴散到肝臟、大腦、肺或者骨骼。

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如果已經接受了對原始腫瘤的治療,癌症還是可能會複發、擴散,而且目前也沒有可靠的方法來預防癌症是否會發生轉移。防止癌症轉移發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原發腫瘤很小時將它們清除,這也是為什麼癌症篩查如此重要的原因。

即使癌症早期被檢測到並被移除,腫瘤細胞也可能已經在血液和淋巴管中循環,或者隱藏在身體的其他部位。轉移瘤的出現可能會在第一次治療數月後,也可能在數年之後。在這期間,人們往往不知道癌症還在「潛伏」,當發現明顯的轉移性腫瘤癥狀時,這個時候也就用到了那兩個能讓時間凝固的字——晚期。

所以,科學家們也一直想要弄清楚,腫瘤「遠征軍」與「根據地」之間是如何「協作關聯」,以及遠征在外的轉移癌細胞如何在身體其他部位「傳播」和「生根」的,近年來這些問題也已經成為癌症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內容。

耶魯大學華人科學家Rong Fan博士團隊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當原發病灶內太擁擠時,癌細胞會分泌兩種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和白細胞介素8(IL-8),以指導部分癌細胞進行擴散和轉移。

這個研究揭示出腫瘤微環境的變化對癌細胞轉移的重要影響。以我們對正常細胞的認識會覺得,當細胞周圍環境變得擁擠時,細胞的增殖和傳播也就會受限,但沒想到「擁擠」的條件竟然觸發了轉移的發生。

經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導致癌細胞行為改變的根本原因,是由一組稱為CINP(collagen-induced network phenotype)的70個調控細胞遷移和血管生成相關基因的開啟所引起。當把癌細胞感受到一個擁擠的受限制的環境后,癌細胞的基因表達發生了重寫。Fraley說,「這幾乎就像是基質環境編碼了這個基因模塊一樣」。

與觀察到表型相關的基因列表,左:調節細胞遷移的基因;中:調節結構發育的基因,橙色標出為與血管生成相關基因;右:表面標記基因

究竟這個發現,是不是在癌症患者中客觀存在的呢?

於是研究人員嘗試在人類癌細胞基因表達和組織學資料庫中尋找這種基因模塊,結果在顯示血管生成擬態(VM)表型的患者腫瘤切片中,發現了該基因模塊轉錄的證據,並且通過對超過3000例各類實體瘤患者的VM組織學薈萃分析證實,VM表型的存在與多種類型的腫瘤(如肺癌、膠質瘤、胰腺癌、腎上腺皮質瘤、膀胱尿路上皮腫瘤等)預后較差有關。

這也就意味著,利用這個基因模塊的基因,或許能夠預測患者的預期壽命,以及包括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和腎癌在內的9種癌症是否會發生轉移。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腫瘤轉移的可能性非常低,那麼驗證這個基因模塊的預后價值有助於避免患者長期放療和化療的副作用。

當然,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接下來要在動物試驗和人體資料庫中進行測試,以尋找合適的分子靶點,來阻止癌細胞轉移的啟動。

* 素材來源奇點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