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定義

「定義」這個詞,最近在我腦海里久久不能流逝。期中考試剛剛結束,班級外牆布置,班級表彰,年級表彰,對了,還有我們語文老師的課堂表彰。賞識教育,我想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信,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然而,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會不知不覺的給孩子們定義學霸與學渣。一旦定義,可能就會出現教育的偏差,區別對待,失去教育的均衡。

最近看了兩篇文章,一篇是安徽馬老師收試卷被五六名男生群毆,湖南鮑老師嚴厲批評學生被殺害......每一次熱點事件后,全國一線教師們對教育的認識,對職業的認知都會有所改變,他們的課堂也改變了......網傳《上課》的調侃文章。另一篇是復旦教師的演講直指人心,孔子之後第二個「萬世師表」之人――陶行知的文章。讓我在晚上開夕會時,在黑板上寫出了什麼是教育?什麼是放棄?面對班裡幾個學生,確實讓我絞盡腦汁。開學三個多月來,生病帶她們看病,沒錢吃飯讓她們用我的飯卡吃飯,沒錢借給她們錢;心情不高興噓寒問暖,而她們的改變讓我心急。曾經我採用冷戰方式時(我和家長交流,這是我教育過程中採用的一種方式,希望能理解。),她們問我:「老班你是不是要放棄我們了。」我說:「是我放棄你們,還是你們放棄了我。」或許,在制度的約束下,我有些心急了。我更懂得,孩子的教育來不得半點虛假,也來不得急於求成。 孔子開私學提倡「有教無類」,首開平民教育之先河。陶行知則根據「生活教育」的理論創辦各類新型學校,努力踐行平民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被尊為「當今聖人」。而當今的教育,已經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拋棄、不放棄、不懲戒、不言論的說教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孔子與陶行知不常有;我們又如何能達到這種聖人的教育境界的呢?然而,在教育的過程中,不以定義為教育,不以定義去對待。

Advertisements

寫著寫著似乎有點跑題,我內心更想表達的是,對人對事物的一種定義。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更不能道聽途說的去定義。就像有人給我定義是「不聽話的一類人」,給一些犯過錯誤的學生,定義為「不聽話的學生」,給一個不了解的學校定義為「很沒有品味的學校」。我想,教育不能被定義化,也不可能被定型化。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平凡有你,平淡有我;繁瑣生活,繁忙工作;陽光心態,教育你我!

從教七年,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希望對學生及學生家長有幫助,也希望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學生及學生家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