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古錢幣可能一般人都沒見過,太稀少了!

老公銀餅鑄於道光年間,可說是我國最早的人像幣。幣面之南極仙翁手執長杖,笑容可鞠,背面三足寶鼎,鼎身左右二萬字,意寓「鼎立萬年」,設計活潑,親切感強,向來為藏家喜愛,早期台灣老輩銀幣同好,幾乎人手最少一個,甚或數枚以上。

海島形態的台灣自古有大量的海上活動,故西方銀元很早就在台灣通行,然而在19世紀初的嘉慶道光年間,鴉片輸入中國的數量激增,對外貿易由順差變成了逆差,白銀外流,銀價上揚,民眾習稱為番銀的外國銀元身價自然也隨之高漲,台灣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發布禁令,禁止洋銀出口。這時候的台灣,要穩定物價又要有足夠可供流通用的銀元,就只能自己製造了。

台灣地區最早出現的圓形銀貨幣是俗稱「老公銀」的銀餅,它就是引文所描述的背景下產生的。這也是留傳下來的銀餅中年代最早的,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及收藏價值,有關他的製作時間,缺少官方記錄,僅能從各類中外文獻中尋找蛛絲馬跡。

Advertisements

道光年造台灣老公銀背面上的滿文正確譯法是「台灣府庫」。當時台灣歸福建省管轄,清朝繼承元明以來的分省建制,以省為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機構,下設府、廳、州、縣,構成地方上的省、府、縣三級基本行政系統組織。是故公庫在福建為「道庫」,在台灣則稱「府庫」。

存世的道光老公銀,幣面都有戳記,有的非常多,這是因早期民眾擔心銀幣有偽或其中夾有鉛錫,故使用鏨子敲打以辨良窳;而老公銀工藝較為粗糙,不若西洋銀元精美,自然所受待遇較差,留存下來的鑿痕累累,完整的罕見。當時其流通應相當普遍,據彭信威教授調查,上海錢商王守義在抗戰勝利后兩次赴台收購錢幣,曾取得上千枚壽星銀餅;或許此量略為誇大,但不會是寥寥無幾,可能其中有不少因戳記太多成為爛版而不受歡迎,從而回爐化銀。

Advertisements

台灣老公銀是使用簡單的機械工具及粗製鐵模打造而成,因此模具壽命不長,需要經常更換,若仔細比對每一枚錢幣,可能枚枚都不同,戳印中有些並非流通時發生,而是發行前加蓋的。中國在早期雖有多地仿造西洋銀元,但這些所謂的廣版、福版、杭版、蘇版等,都是仿造且成色低劣,接近偽作,沒有什麼研究與收藏的價值。彭信威認為「最重要而且還留傳下來的」只有福建、台灣兩地的幾種銀餅。其中又以壽星圖的老公銀為最早,故其在中國貨幣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台北鴻禧美術館收藏一枚銘文為「大清國寶」的道光年造老公銀,目前還未見第二枚。這是清代貨幣上首次出現「大清」字樣,具有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此版壽星所持拐杖為實心,正面壽星下方有「足紋」二字,背面是三足鼎爐圖案。爾後所造者改為「足紋銀餅」,拐杖則有實心與空心兩種。重量足庫平柒二,多在26.5~27.0克,為早期老公銀。

稍後在正面「庫平」二字旁添加「官局」合體字樣,「官」字下半借用「局」字的上半。重量在25.0~26.5克,約合六錢八分,與外文文獻記載吻合。可能是減重后引起民眾疑慮,故加上官局二字表示並非民間私版。另外,還有背面加上「癸二」及「二癸」陽文字樣的版式,非常少見,此二字含義不明,或許是匠名,是重量在六錢八分左右的後期減重幣。亦有一種打上類似「成記」字眼的合體文戳印,便認為所謂「成記」只是推測,有待考證。

老公銀由於壽星造型古樸可愛十分討喜,加上吉祥寓意濃郁,深得藏家青睞,因此很早就有偽品出現,甚至於還有「銅樣」,有意收藏者宜加註意。原則上,台灣銀餅是人工打造,本身不很規範,流通時又多次被戳印鑒定,所以狀態各自不同,若所見戳記很少且版式完全相同者出現,不可見獵心喜而冒然購入。

台灣銀幣的外部特徵烙上祖國大陸深深的印記。台灣早期自鑄的3種銀餅都深受「漳州軍餉」的影響。漳州軍餉在台灣流轉的年月要早於台灣自鑄銀餅的年月。以台灣在咸豐年間鍛造的3種銀餅為例,這3種銀餅仿效漳州軍餉銀餅鑄上「軍餉」、「足紋通行」、「足重」等字樣。台灣自鑄銀餅也有自個的獨到之處,鑄上一些特別寄義的圖畫,使得銀餅更具有地方特色。

有藏品鑒定入手出手可以加我:pyt_1314520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