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編者按:12月19日,周國平老師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二屆(2016)年會」,並發表了對教育的觀點。

周國平:教育的本質是自我教育

教育即生長這樣一個理念是理論家提出來的,做了最具體闡釋的是杜威,關於教育問題的專著,就我的閱讀範圍來說,我讀過盧梭的,康德的,尼採的,杜威的和懷特海的,這些哲學家很不一樣,他們的哲學體系很不一樣。但是在教育即生長這一點上他們高度的一致,教育即生長這個理念實際上是立足於對人性的理解。

有這麼一個假設,比如作為人類的一個個體,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個潛在的人所共有的精神稟賦,精神能力。教育就是要讓這些稟賦,這些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長。具體的說智力教育就是要讓人的這種認知能力,這種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長,擁有一個自由的頭腦,重點不是在知識的灌輸。

美育也就是情感教育,就是要讓人的感受能力,情感體驗能力得到良好的生長,擁有一個豐富的心靈,重點也不是那些記憶的培養培訓。德育實際上需要讓人的實踐能力,道德自律的能力得到良好的生長,擁有一個高貴的靈魂,重點也不是那些規範的強制。

我想結合互聯網時代的一些特點,來談兩點看法。我覺得現在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發生最重要的事情,它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種改變是很全面的,包括交通的方式,消費方式,學習的方式,實際上也改變了我們教育的大環境。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教育即生長這樣一個理念不是過時,而是更加重要。

我想談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是我感覺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涉及到智力的生長,第二個問題涉及到心靈的生長。

第一個我想談創新能力和智力生長。創新能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呢?其實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孤立的創新能力,你不可能開一門創新的課程,來專門培養這個能力。所謂的創新能力,無非是一個人的整體智力素質的體現,其中包括很多因素,比如說好奇心、想象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對既有的理論質疑的能力,對問題追根究底的能力,綜合思考的能力,融會貫通的能力。還有跨界的能力即觸類旁通的能力,所有這些能力其實在我們現在的應試體制裡面是不受重視的,甚至是受到壓制的。我覺得創新的需要已經形成了一種形勢,迫切需要改變應試體制。

互聯網時代的環境有利也有弊,互聯網最大的好處,對智力生長最大的好處,信息資源共享。一個善於自學的人可以很便捷的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的基本信息和最新動態。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興起,各種公開課的開設,人們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和課程。現在網路上有含量的教育公眾號,APP自媒體平台,也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在網路上形成很多自學者的團體。互聯網時代是自學者的天堂,可惜的是事情還有另一面,對於缺乏自制力的和學習能力的人來說,互聯網是地獄,不過是充滿誘惑力的地獄。我們看到互聯網給少數性格活潑的青年提供了創業和成功的機會,與此同時,一將功成萬骨枯,大量青年人成為網路的奴隸,不要說成功,以後謀生都困難。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看法,在互聯網時代,有自學能力的人會勝出,沒有自學能力的人會落敗,甚至會被淘汰。

我一直認為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學。歷來只會考試的人,走出學校的人,不一定有真本事,相反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在學校裡面往往不是學霸,但一定是善於自學的人。

這樣的規律我相信在互聯網時代會體現的更加鮮明,是不是可以不要學校教育呢?當然不是。恰恰是要求學校教育改變應試的總體格局,回歸教育的本質,智力怎麼算生長的好呢?就是善於自學。一個學生在學校裡面具備了快樂學習和自主學的能力,他的智力品質一定是好的。如果我們的學校把立足點從讓學生被動的應付功課和考試,轉移到增強自學能力上來,培養出儘可能多的合格的自學者,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這就意味著這個課程、師資、教材編寫、教學方式、評價體制、師生關係等方面必須有一系列的改變。比如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要差別化,讓學生有較大的選課自由。另一方面要少而精,給學生留出自學的時間。

在評價體系上,讓智力真正善於自學的那些學生在學校裡面就成為英雄,孩子們都是看重榮譽的,價值導嚮往往起決定性的作用。按照這個方向來規劃教育的話,那些智力品德好的學生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如魚得水,資質一般的學生成為網路犧牲品的,也一定會少得多。

第二,我講一個閱讀經典與心靈生長。從心靈生長的角度來看,互聯網也是有利也有弊,現在有些人處在永遠在線的狀態,人類創造了互聯網,但上帝也有它的互聯網,我們不能只上人類的互聯網,不再上上帝的網,把上帝向人類傳遞的最重要信息給屏蔽掉。

我說的上帝互聯網是一個比喻,我指的是兩個東西,一個是大自然,另外一個是人類的心靈世界。這兩個東西不能分割,自古以來,大自然孕育著人類的心靈,人類的心靈也感悟著大自然,如此形成了一個充滿意義的超級互聯網。中國古代哲學把這個互聯網稱作天人合一,或者是天人相通。由於超級互聯網的存在,人類才有了哲學、宗教、文學等等,才有了悠久而常新的精神生活的傳統。

人類歷史上不斷誕生一些偉大的生命,他們善於感悟自然,接受上帝的信息,並且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達所接受到的信息,他們被稱為經典作家,經典作家是上帝互聯網上的網路高手,讀他們的作品,可以使我們對上帝的信息形成一個概念,並且自己也善於接受上帝的信息。

互聯網的好處是信息資源共享,要享受這個好處,一個人必須知道自己要什麼。現在的普遍情況是人們上網只是被動的接受信息,這些信息常常會制約生活,和自己的心靈生長毫無關係,結果把自己變成了海量信息的一個通道,互聯網時代特別要給自己的心靈生長打下一個好的底子。閱讀經典就是打底子最好的辦法,通過閱讀經典,一方面對自己的人生確定一個明確的精神目標,知道自己要什麼。另一方面品嘗到了真正好的精神食糧,從而具備良好的鑒別能力,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有了這兩條,一個人就可以對互聯網受其利,不受其害,一個人經常只有上上帝的互聯網,才不會在人類互聯網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我一直主張中學應該開經典著作人文哲學,人文經典選讀課,這非常重要。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