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引發中年危機,房子能成為財富的保溫杯嗎?

近日,昔日搖滾歌手拿著保溫杯的照片莫名其妙的火了,紛紛表示這是「中年危機」啊;其實這並非戲謔,當一個人昔日手中的冰鎮飲料換成了泡著枸杞的保溫杯時,除了重視養生,更表明對未來的一種焦慮感;實際上,這種焦慮涵蓋了中年危機的各個方面:健康、財富、子女發展、養老……而這些看似都要靠房產才能度過危機?

中年危機就在身邊,房產不能成為「保溫杯」

確實,房價的漲勢,給人一種錯覺,有了房就有了財富,問題是,房產財富最終變現,通常是靠買賣差價和租金回報來實現;當下一線城市租金回報率在2%以下,買賣差價在市場變化中極為不穩定,有時候不是想買就能賣出去的。而賣不出去,房子就有可能成為負擔。

2012年,中國居民家庭每年負擔的房貸還款金額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 20%以下,到2015年,這個數字則上升至28%,到2016年,這個數字接近40%。也就是說,假設購房者每月的收入是10000元,那麼一半將用來還房貸;房子有了,生活卻更拮据了,能說是幸福嗎?

Advertisements

此前也有一個真實的案例:30多歲,兩房,其中一套是有孩子以後預備的學區房;兩個孩子,中產收入水平,妻子為了照顧孩子做全職太太。然而,當他突然被公司清退之後,面對巨額的按揭,而找到一份能支撐起之前財政開支的工作又十分困難,於是家庭一下子就陷入了財政危機。

房子如果不是財富,那就是負債

盲目投資,以房為富,超出了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現金流,最終讓自己騎虎難下。上面那個案例,主人公失業之後,立馬陷入財務危機。從技術層面上看,他犯的致命錯誤,就是盲目地買了第二套學區房。這第二套學區房直接帶來的是每個月兩萬多的月供;收入方面稍有閃失,這月供立馬成「無法承受之重」。學區房本來是一場輸不起的賭局,可是他貿然入局了。

Advertisements

很多人都把這種悲催的人生歸結為命不好,這顯然沒有抓住重點:當現金流不足,容不得有閃失。退一步說,即使他沒有失業,萬一生了一場病,哪怕是小病,得動手術,從天而降的區區幾萬元額外開支,就會讓他吃不消。

理順思路才是讀過危機的法寶

舉個例子,如果1986年你有1萬塊錢,那你就是讓人羨慕的是萬元戶,用現在的幣值衡量,大概是280萬左右。如何讓1萬變280萬呢?平均年化增長20%就差不多了。

年化6%,如果首付兩成,就是五倍槓桿,現在普遍是三成,在扣除利息支出,算下來年化增長率大概在23%左右,超過20%,目標完成一半。

為啥說是一半呢?房價漲了,當房子還是那個房子不是金子,我不能說想吃飯了,就從牆上扣一塊轉去飯店啊。所以,資本價格上漲,不能代表最後的財富增值;或者用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話就是:僅僅漲在了賬面上;這時候就要抓住機會套現,讓財富落袋為安。

因此,以房為富不是真理,也不是謬論,只不過它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要不斷進取、不斷地發現新機會、新市場、新的增長點;而且,會買更要會賣,才能讓財富真正的為己所用,護佑幸福人生。

本文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中國外國專家局澳籍專家資質,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微信號劉磊房產評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