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的顏如玉,這些茶杯的名字你知道多少?

茶具,其定義古今並非相同。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飲茶使用的各種工具,包括採茶、制茶、貯茶、飲茶等大類,陸羽《茶經》就是這樣概述茶具的。現在所指專門與泡茶有關的專門器具,古時叫茶器,直到宋代以後,茶具與茶器才逐漸合一。目前,則主要指飲茶器具。《茶經》中詳列了與泡茶有關的用具28種、八大類,對茶具總的要求是實用性與藝術性並重,力求有益於茶的湯質,又力求古雅美觀。

茶杯作為飲茶的必要組成部分,你對它的了解有多少?看完文章,或許你可以為你的茶選擇一種更合適的杯喲~

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們的形有關,釉、紋飾、工藝也決定一部分,但今天要說的杯的名字是跟它們的形相聯繫的,多數是青花杯的杯名,有些杯名也可以用到其他的杯上,茶杯有叫杯,有叫盞,有叫碗。

Advertisements

材質通常為陶瓷,木,竹,金屬等,宋代有黑、白、醬、青、白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盞,建盞。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由於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鍾式杯

倒扣似鐘形,杯身高挑,器型俊逸,便於拿捏、聞香。集鎖香、聞香、品飲多功能為一體,是這幾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款式。

壓手杯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於豎直,自下腹壁內收,圈足。握於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於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貼合手,故稱「壓手杯」。以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最為著名。

Advertisements

六方杯

任何一個喜歡收藏汝窯口杯之人,應該對六方是沒有免疫力的。形狀大小適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線面清爽,稜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來更加圓潤。六棱流直而上翹,方中帶曲。

斗笠杯

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線條簡潔優雅,燒成難度高,於簡潔中見大智,尤顯珍貴。取杯品茶,若姜尚之於渭水,于山水間心懷天下,於平凡中窺大智之道。

花神杯

源自康熙時期的「十二花神杯」型,原是畫花卉,后根據這種杯型,陶瓷工藝師傅用各種釉水制瓷,並畫出各式的紋路。杯壁上的花紋皆是手繪師一筆一劃在素胚上畫出來,屬於釉下彩。花紋清晰,簡約大氣。

圓融杯

肚子略外鼓,口徑略內收,大肚能容。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顯更好一些。

竹絲杯

選用優質天然竹材,經多重工序加工而成。編製匠人沿襲竹編「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特點,純手工依胎而制,渾然一體,宛如天成,瀰漫著淡雅清新的東方氣質與文化。

耳杯

亦稱「羽觴」,也是酒杯。系仿漢代漆制羽觴,器身呈橢圓形,兩側有對稱的小耳,故名。流行於東漢至兩晉、南北朝,品種有綠釉陶、青瓷等。這種杯子已經很少見了,大概在古裝電視劇上還能看到一些。

雞缸杯

敞口,淺腹,卧足。杯上以鬥彩繪畫雌、雄雞及雛雞,間以山石、蘭草、牡丹,故名雞缸杯。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曾名噪一時,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時所仿最佳,幾可亂真。

卧足杯

是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杯式,因杯底無圈足,呈內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種。

羅漢杯

創作靈感來源於傳統羅漢缸,以佛教十八羅漢為主題,採用純手工拉坯製作,並獨創性地將粉彩工藝手法與釉下五彩工藝相結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細膩,粉潤、柔和的畫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晶瑩光亮、潤澤飽滿的水份感以及安全無毒、永不褪色的特性。因而是集觀賞、收藏與實用為一體的藝術珍品。

馬蹄杯

流行於明清。敞口,斜削腹,內凹底小平底,官窯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狀倒置似馬蹄。明代以回青、灑藍、孔雀藍、白釉等品種為常見。清代雍正年間較為流行,多作鬥彩,以腹部飾四團花者為常見。

你最喜歡哪款杯型呢?

下方留言區與小編聊聊吧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