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幹部在阿克蘇成功試種黑木耳,技術成果幫一戶戶村民脫貧

試驗種植成功的黑木耳菌棒

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馬蓓圖/葉祥發提供)「援疆幹部幫助我們種植黑木耳,去年收穫了1500多公斤,收入1.8萬元,相當於2016年我們全家六口人的總收入。」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阿克蘇市依干其鄉尤喀克巴里當村村民庫爾班,在浙江援疆幹部葉祥發的幫助下,成功種植了鮮木耳。這讓他嘗到了甜頭,也從此改變了他一家人的生活。

南疆地區由於高溫乾旱,用木料栽種黑木耳沒有成功案例。去年3月,浙江援疆幹部葉祥發等人來到阿克蘇,他們同時也帶來了為邊疆貧困農民量身打造的科技項目——果園生態化高效栽培黑木耳,這個精準扶貧項目被形象地稱為「萬畝億元」增收工程。

種植成功的黑木耳菌棒

Advertisements

利用廢棄果樹枝條做成菌棒

在瓜果香甜的阿克蘇地區,種果樹是農民長期以來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據當地林業部門統計,阿克蘇地區有果園450餘萬畝,每年村民修剪的果樹枝條達80餘萬噸。由於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和項目帶動,這些枝條除了被用作生活燃料外,大多被就地丟棄或隨意焚燒。庫爾班種了大半輩子果樹,回憶從前常常感嘆:「煙熏得人常常流眼淚,還要擔心會不會哪裡著火。」

葉祥發觀察到這一現象后,就開始思考如何利用果樹枝條變廢為寶,解決生態和增收問題。「在營養豐富的果樹枝條上培育黑木耳等食用菌是首選。」葉祥發說,據浙江栽培黑木耳的經濟效益測算,1.25公斤木屑可製作成1個黑木耳菌棒,每棒產值3.5元,80餘萬噸枝條的潛在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Advertisements

然而,南疆地區以沙漠為鄰,高溫乾旱,用木料栽種黑木耳沒有任何成功案例,風險和難度極大。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出能帶來較高經濟價值的黑木耳?這是援疆幹部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邊疆乾旱地區果園生態高效栽培黑木耳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項目」應運而生。這也是浙江首次跨區域幫助兄弟省區解決重大技術難題而立項的省級重大科技研發項目。

援疆幹部們採集了50公斤的紅棗、蘋果、香梨、核桃等多種果樹枝條,快遞給浙江省農科院的食用菌專家,請他們幫助接上黑木耳菌種做試驗。半個多月後,喜訊傳來,菌絲髮育良好,初試的成功鼓舞人心。援疆幹部們進一步做試驗,首批30個菌棒在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後院的樹蔭下開展小試,為了隨時隨地觀察黑木耳菌種的變化,葉祥發和同事們連續3個多月堅持24小時觀測,每半小時記錄一次,形成上萬個數據,5月底便成功了長出了一茬新鮮黑木耳。

庫爾班在葉祥發的指導下,採取措施讓黑木耳菌棒安全越冬。

種植技術高位研發低位應用

小試驗成功后,葉祥發迫不及待地想擴大試驗,儘快讓項目落地。在當地組織部門領導幹部的幫助下,到烏什縣調研中試試驗點。在自治區和當地組織部門駐村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在依麻木鎮阿哈雅鎮和依干其鄉的村裡開展中試試驗。他的結親對象庫爾班幸運地成為第一個試種植鮮木耳的村民。

去年8月,葉祥發在庫爾班家裡的兩畝地中,放了2700個菌棒,經過兩個月的培育,庫爾班採集了兩茬鮮木耳,收穫了1500多公斤。庫爾班將這些新鮮的木耳拿去巴扎、食堂、超市銷售,因為種植出的木耳肉質厚嫩,很快就銷售一空。這些鮮木耳讓庫爾班增收1.8萬元,相當於2016年庫爾班全家六口人的總收入。

去年,庫爾班試驗成功種黑木耳後進行採摘。

「這是我們專門為貧困人口打造的科技項目,前期的生產菌棒及養菌等工作都由我們的技術團隊來做,菌棒長好后我們交到村民手裡,村民惟一要做的就是把菌棒放在自家果園,為它們澆水,然後收穫后賣掉賺錢。我們的目的就是讓高科技項目也能在農民手中實現操作,可以說是探索高位研發、低位應用的扶貧模式。」

據了解,在此之前南疆由於環境問題種植木耳從未有過成功案例,雖然北疆伊寧等地可以種植,但量不是很大,新疆主要依靠外省供應干品。

近一年來,浙江援疆幹部組建了政產學研用融為一體的技術攻關團隊,開展試點試驗,初步取得了技術成果。首批黑木耳樣品,送到國家農業和林業部門的權威檢測機構檢測,指標達到或優於項目設計目標,為阿克蘇地區開啟果園栽培黑木耳新篇章奠定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大棚內的菌棒

目前援疆幹部研發出的菌棒從下地到收穫只需要4個月就能完成,並且20天就能收穫一茬,1個菌棒可以長4茬鮮木耳。「近一年來,我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給參與項目試驗的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這是科技創新的初步成果,更是各級部門重視支持和團隊奮鬥的結果。」葉祥發說。

烏什縣種植將實現65個貧困戶全覆蓋

截至目前,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烏什縣、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3條黑木耳中試生產線已正式投產成功,達到日產3萬個生產力。

去年12月底,葉祥發應邀給尤喀克巴里當村的各族群眾上了一堂果園套種黑木耳技術輔導課。教室里座無虛席,台階上、門口甚至門外都有村民擠著聽課。「這是我上過最難忘的一課。」葉祥發說,還有外鄉、外縣的群眾向他要電話,「他們說,『我們村裡也有果園,也想種黑木耳'。」

烏什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也是此次援疆幹部幫助的重點對象,目前已經在烏什縣前進鎮托萬克麥蓋提村6戶貧困戶中試點種植了4萬多個菌棒,村民木塔力甫一家5口就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夏天,木塔力甫作為種植試點戶成功種植1700多個菌棒。

木塔力甫幾年前由於車禍造成雙腿高位截癱,目前只能帶著假肢生活,他的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只有妻子和孩子身體健康,家裡幾乎失去了勞動主力。葉祥發了解情況后,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將他們一家作為種植試點戶,在果園裡放了1700多個黑木耳菌棒,種植成功賣出后收入8500多元,讓這一家人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我們把這些木耳拿到市場去賣,特別受歡迎,因為是自己種的,吃得也很放心,所以只要能種出來就不怕賣不出去,明年我還要接著種,讓家裡多一些收入。」木塔力甫高興地說。

葉祥發說,今年年內,將實現烏什縣前進鎮托萬克麥蓋提村65個貧困戶黑木耳種植技術全覆蓋,同時建立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服務產業鏈,幫助貧困戶徹底脫貧。「進入新時代,我們將繼續在科技幫扶上下功夫,幫助南疆農民走出一條依靠科技產業脫貧的路子。」葉祥發說,今年阿克蘇市還將生產更多黑木耳菌棒,三條中試生產線到了秋季產量能達到100萬個菌棒,產值可達到2000萬元。力爭把科技成果帶給更多貧困戶,讓越來越多像庫爾班這樣生活在南疆的農民體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脫貧致富的喜悅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