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犯了3大致命錯誤!讓年輕人都害怕進屈臣氏

曾經,屈臣氏被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收購后,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藥房,變成了全球連鎖的個人護理、美妝用品的零售巨頭。

但從2013年起,屈臣氏的業績增速逐年下降,到2016年變為-4%,直接導致了在屈臣氏耕耘多年的中國區原CEO羅敬仁離職。在國內護膚和美妝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快速擴大的環境下,屈臣氏卻連年銷售額下降,越來越不受美妝個護消費主力年輕人的歡迎。

屈臣氏到底做錯了什麼?品牌君總結了以下三個主要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奇葩的導購制度

網上曾經有一篇名為《我的人生還輪不到屈臣氏的導購指指點點》的文章很火,裡面對屈臣氏的導購進行了犀利吐槽,引發無數網友共鳴,甚至還在微博上引發了#屈臣氏,請取消導購#的熱門話題,瀏覽熱度高達41.6萬。

Advertisements

屈臣氏的導購們會從你一進店就跟在你身後不斷推銷各種不知名的高價產品,而且她們多數素質差,不專業,一問三不知。網友們甚至還編出段子來吐槽這一現象——屈臣氏的導購、上課的老師、健身房的私教,被列為三大不敢與之發生目光交流的職業!

許多網友稱,每次進入屈臣氏都要提前做一番心理建設,低頭匆匆選好自己所需物品,拒絕一堆推銷和辦卡換購服務,結賬后趕緊衝出去。

其實,屈臣氏里的導購比顧客們更討厭屈臣氏。據媒體公開報道,某些地區的屈臣氏此前會要求第三方(入駐品牌方)導購每天必須完成屈臣氏自有品牌銷售之後才能銷售自家品牌。有第三方導購吐槽屈臣氏說:「在裡面工作,每天會員卡3張必須推薦出去,屈臣氏自己的品牌佔比必須在30%以上,如果佔比不夠,我們自己的牌子就不允許結賬,或者10點都不能下班。有時候站一天,我們自己的品牌一分錢都賣不出去。」

Advertisements

二、缺乏國際主流品牌

屈臣氏在巔峰時期,有超過20個國內品牌排隊要進入屈臣氏,並且許多國內品牌以進入屈臣氏為榮,而過多的國內不知名品牌的進入,直接拉低了屈臣氏的形象。

而一二線城市中,消費者對於國際品牌和高價值高質量的商品需求更大。很明顯,擠滿了國內中低端和自有個護品牌的屈臣氏,美妝線還只有美寶蓮和一些不知名彩妝,顯然已經完全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

難怪有不少消費者吐槽屈臣氏,「要啥啥沒有,僅有的那些牌子不知名就算了,價格還高得奇怪,關鍵是用了效果也不好。以後除了買水,我再也不會去屈臣氏了。」

三、過分模仿透支品牌好感

眾所周知,屈臣氏的另一大利潤來源是自有品牌,但與其說是自有品牌,不如說自有產品,因為它們遠遠不是一個品牌。

我們先來看看屈臣氏自有產品的生產套路:屈臣氏先統計出店鋪內當月最熱銷的代理品牌商品,只要利潤合乎利益,屈臣氏便會按照一套嚴格的內部產品素質指引,從眾多的生產商中篩選出代工廠商,並在2~6個月的時間裡複製出與該熱銷代理商品近似的自有產品。但畢竟沒有生產工廠和研發隊伍,屈臣氏要過快發展自有品牌,只得藉助OEM代工生產支持。長此以往,產品品牌和質量很難持久保證,從而飽受消費者詬病。

說簡單一點,這套方法就是屈臣氏利用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無法判斷品牌信息來賺錢。正是因為這種過度的模仿和有意識地對消費者進行誤導,直接傷害了消費者對屈臣氏的品牌好感度,導致屈臣氏出現品牌透支。許多消費者認為屈臣氏大部分自有產品在包裝上模仿大牌,效果卻天差地別。

在電商巨頭與海淘的衝擊下,消費者們連商場裡面的美容美妝專櫃都不願意逛了,誰還願意花錢來屈臣氏忍受纏人的導購大姐,夠買或山寨或不入流的品牌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