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這7個「壞習慣」你千萬別改!

文 | 張真Derek

來源 | 壹心理精選(yixinlijx)

寫在前面:本文章中所有呈現的研究結果和觀點,均來自國外心理學家已在科學文獻期刊上正式發表的研究成果,以及知名網站和媒體的報道,並非作者個人觀點。文中[方括弧內]的數字標識,對應文末參考資料列表中的序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原文。本文的目的不是為任何小毛病或是壞習慣開脫,而是想和大家一起,認清楚自己的一些思維和行為習慣,正在對自己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好的壞的都行,然後作出必要的權衡和改變。和自己相處,和他人相處,可以更簡單,可以更美好。:-)

這年頭,誰還沒點小毛病?

課桌辦公桌床頭櫃都一樣雜亂無章,不到生死線deadline就一直拖延毫無做事的動力,每周不遲到個一次兩次就好像渾身不舒服……

「你這人簡直極品,集所有壞習慣於一身啊,趁現在還來得及,趕緊改改吧!」

呃……等等!這話其實應該反過來說:趁現在還來得及,趕緊看看這些「壞習慣」能給你帶來的「好處」,再決定要不要改,也不遲啊~

-01- 我桌子是亂,但我工作效率不低啊

一般人的思維大多是這樣的:桌子上要是東西又多又亂的話,很難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工作效率也就降低了。

但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正好相反:在桌面雜亂的情況下,人們的工作模式會更加專註工作目標(goal-oriented),並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鍛煉自己迅速鎖定所需資料、排除無關內容的能力。[1]

久而久之,哪怕這些人的KPI完成度和其他桌面整潔的同事一樣,實際上他們的工作效率已經高出一截了,因為雖然兩者都用同樣的時間從起點走到了終點B,桌面雜亂者的AB之間像是迷宮,而桌面整潔者的AB之間是陽關大道啊。

-02- 徘徊在生死線上的拖延症患者

估計你才看到今天這期0時差的標題,就已經想到這9個壞習慣里有「拖延症」了吧~

來來來,見識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拖延症病友:史蒂夫·喬布斯![2]

喬布斯就是一位帶著團隊設立目標、定下deadline、結果那個在deadline之前屢次無法完成任務、只好重新計劃時間的人……呃…… 恰恰也是他自己嗯。

但喬布斯和他身邊的人卻認為,這種拖延反而帶領蘋果走向了成功,因為喬布斯和他的團隊從沒有把「完成既定的任務」作為首要目標。他們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做出更完美的產品」。

「喬布斯的拖延,為他和團隊創造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發現什麼才算『更完美』的機會」 —— BusinessInsider(商業內幕網)如此評論。

「人們早就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對『拖延』二字的理解了,」全球頂尖商學院 ——沃頓的教授這樣說道,「只要你沒忘記自己要幹嗎,適當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來思考,沒什麼不好的,這樣反而給了自己更多激發創造力的機會。」[3]

-03- 遲到慣犯:不切實際的樂天派

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習慣性遲到者都有兩個共性特質:

『樂觀積極(optimistic)』➕『不切實際(unrealistic)』[4]

當這兩個特質彼此融合到一個人身上,呃…… 這個人想不遲到也難啊!

「嗯!離上班打卡還有一小時,今天坐公交車就可以不用叫滴滴了,提前叫同事幫我帶個早餐,下樓前還能把垃圾整理下正好帶到垃圾房……哦我應該還有時間沖個涼精神精神,早新聞一邊洗澡一邊聽就能節省時間……不對昨晚睡前洗的襪子還在洗衣機里,嗯嗯晾個襪子也就三五分鐘安啦安啦,我一邊晾衣服一邊想想今天的工作事項就能提高效率了……」

結果過了一小時,這人還是沒能準時打卡,嗯。

這種積極向上的樂天派,是自己、更是團隊的一把雙刃劍。在時間很緊張、必須要按時出結果的時候,他可能毀了整個小組。但在毀了之後吧,重新點燃大家希望、重來一次的,可能也是這個人。

如果你就是這樣一個一邊樂觀積極一邊又有點不切實際的人,或是你身邊有個這樣的隊友,彼此校準要達成的目的、目的的達成方式、每一步要做到什麼效果、為什麼……

這樣能幫助這個樂觀的人意識到實際價值和現實性的意義,也能在遇到瓶頸和挫折的時候感受到來自他的正面鼓勵和溫暖。

-04- 「抱怨」也是個技術活

事情沒做成、遇到阻礙和困難、遭受挫敗和麻煩……嗯,你忍不住想抱怨兩句,可能是針對一個「豬隊友」、「不擇手段的對手」、或是找不準該說誰壞話,索性直接「怨天怨大地」。

我理解的,而且我支持你的抱怨行為!前提是…… 你要有個正確的抱怨對象、和正確的抱怨方式。

心理學家Guy Winch和「商業機密」雜誌主編AnisaPurbasari為我們總結了「金牌抱怨」的精髓:[5][6]

對有權有力的人抱怨、講清楚遇到的困難、問題和障礙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抱怨!

所謂「有權有力的人」,是指那些有能力幫你排除困難的人,或是那些控制著有如此能力的掌權者。

找准抱怨的對象后,抱怨的方法也很重要。送你一個「金牌抱怨三部曲」:

① 平靜、理性地敘述問題,否則對方會很容易進入「這不是我造成的、不是我的責任」這樣的自我防禦,這不利於解決你的問題。

② 解釋清楚這件麻煩事對你造成的不利影響,並在這些不利影響中找到你和他之間的一些共性,讓對方更能理解你的難處。

③預先想好至少1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是建議,提供給你的抱怨對象,讓對方能儘快進入幫助你的狀態。就算你的建議可能根本不可行,對方也會在感受到你在為他著想時,更願意反過來為你著想。

-05- 背地裡八卦、說別人壞話的大嘴巴

你也許最討厭在背後嚼別人舌根的人,特別是當這個大嘴巴在講某某某壞話的時候。

但也許,ta這麼做,只是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已。

美國的心理學家設計了這麼一項實驗。

他們讓實驗室的學生扮演「信任遊戲」的玩家(trustgame,也稱「信任博弈」,具體的遊戲規則比較複雜這裡限於篇幅我就不多嘴了,你可以理解為一種和殺人遊戲很像的東西,殺手要瞞天過海殺死平民,而大家不知彼此的身份,只能通過對方的言行來判斷;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百度一下)。[7]

接著,研究人員請實驗參加者來旁觀遊戲進程,ta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身份,也很清楚誰好誰壞誰在撒謊誰在試圖謀害其他玩家。

研究人員發現:當某個玩家正在撒謊欺騙其他玩家的時候,旁觀者注意到這一點時,心跳會開始加速。

研究人員問這個旁觀者:「如果我此時允許你向遊戲中的玩家遞一張紙條,上面可以寫任何內容,你想寫什麼?」

超過半數的旁觀者說:「我想告訴那些被騙的人,提醒他們誰是壞人,和那個騙子使用的騙術。」

心理學家把這種紙條上的訊息稱為:「親社會八卦(pro-social gossip)」。

研究人員還發現:當旁觀者完成這種親社會八卦行為之後,他們緊張的情緒得到了緩解,心跳也慢慢回歸了平穩的速率。

這種親社會八卦和惡性害人的八卦是很不一樣的(小編能想到的關於後者的典型例子,就是清宮戲里後宮各位娘娘嬪妃為了爭寵、懷著壞心眼傳的那些八卦了)。

這種惡性八卦的散播者,嚼舌根的時候心跳很正常,而且講了之後非但不會心率放慢,反而說不定會越講越激動、心跳越來越快,看到自己散布的八卦起效之後還越發興奮呢。

這種惡意行為和傳遞親社會訊息之後內心的安穩,是截然不同的。

無論你是個習慣八卦的人,還是個聽過八卦消息的人,都請長個心眼,盡量在散播消息的時候,多散播正能量和愛吧。這樣的八卦,哪怕說得再多、再被別人誤解,你也自己也會心安理得許多。

-06- 嗯嗯啊啊吱吱唔唔

你認為什麼樣的人說話的時候會斷斷續續、總是夾雜一些「嗯嗯啊啊…… 然後…… 這樣那樣……」這樣的搪塞用詞?

「說話不自信的人?對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沒信心的人?」—— 大多數的印象可能都是如此。

好吧,咱先不管他自信不自信,但有一點我要告訴你:能聽這樣的人說話,是你的福氣,千萬別讓對方改掉這種說話吱吱唔唔的「壞習慣」。

研究表明,「嗯嗯啊啊」這種詞的存在價值,正是幫助訊息的接收者更好地理解+記憶訊息本身。[8]

另有一項研究結果更有意思了:談話過程中越是喜歡「嗯嗯啊啊」的人,也正是在工作和學習中更加認真負責、努力勤奮的人。[9]

(這雖然只是相關性而不是因果關係,但這種關聯的存在本身就很耐人尋味。研究者們猜想,這是因為吱吱唔唔的人更在乎訊息表達后的結果、以及表達方式的質量,這是他們努力和負責任的表現。)

-07- 坐立不安,喜歡蹺二郎腿還抖個不停

之所以把這個「壞習慣」放到最後才講,主要是因為小編本人就是如此……

從小時候起,無論是上課啊、考試啊、和別人講話啊……我都很難安安穩穩靜坐在椅子上,總喜歡翹起二郎腿抖個幾下,一會兒又換個腿翹一下繼續抖,或是坐姿換來換去,又或是過個半小時就喜歡站起來一下,一兩分鐘后又重新坐下……

「真是個沒耐性的孩子!」還記得小學老師對我的這般評價。

現在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耐性這東西,適當就好了,太多了可不好啊。那些耐得住腰酸背痛屁股也痛的人,在座位上待得越久,身體就壞得越早。

美國的一項健康調查表明,員工上班時間在座位上越是「不安分(fidgeting)」的人,患病和死亡率就越低(mortalityrate)。[10]

這裡面的原因太多了,除了剛才提到的身理健康因素,久坐不動也難以讓人保持一種敏捷、明快的精神狀態。

- 寫在最後 -

「完了完了,你是要我把這些壞習慣一輩子保留下去不說,還引以為傲嗎?以前我覺得自己沒救了,現在我覺得沒救的是你小編啊[手動捂臉]」

當然不是。在這裡小編必須鄭重說明兩點:

①以上這些「壞習慣」,都停留在小毛病的層級。如果你的這些習慣和做法已經給自己和其他人造成大麻煩、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節奏,那真是病,得治!

②細心的朋友肯定已經注意到了:上面我們談到的每一種「壞習慣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都只有當特定的前提條件被滿足時才會生效。凡事都有多面性,而你會落到哪一面上,就要看你對待自己和這件事的角度和具體做法了。

這篇文章也同樣送給那些因為別人有這些「壞習慣」就對ta進行負面評價的人。Ta的桌面也許的確沒整理齊,但人家能把事情高效做好才是王道。你對著ta的辦公桌品頭論足,是真心為ta好,還是說只要環境雜亂就無法集中精神做事的人,是你自己吧?

還有,因為別人遲到就判定這人不靠譜、看到別人思考的時候咬手指就覺得這人幼稚不成熟、發現誰誰誰在跟別人八卦嚼舌根就判定ta肯定不值得信賴……

我不敢說你的判斷是對是錯,只是如果你和ta會長期交往或是合作,為了你們共同良好健康的關係,更好的做法是:和對方談一談這些習慣背後的原因,和彼此尊重、彼此包容的方法。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個機會,為你自己、和你對身邊有這些「壞習慣」的人的看法,找到全新的角度。

收藏文章?不如關注我們——想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心理學,請持續關注「壹心理」頭條號,「世界和我愛著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