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復越早越好,越早治療越好的快

說到骨折,人們最先想到的莫過於「傷筋動骨一百天」。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骨折

然而,隨著康復醫學理念和康復技術不斷發展,關於骨折康復也有了新的認識和定義。年齡、身體健康狀況、骨折部位、骨折類型、軟組織損傷程度、是否感染及治療方法等均可影響痊癒時間,傷筋動骨未必需要經過百日「靜修」。關於骨折后康復的那些問題和疑問,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康復科主任畢鴻雁、康復醫師伊長松將給您最全面、最權威的解答。一、關於骨折的幾個說法都是老黃曆了

傷筋動骨一百天

「傷筋動骨一百天」是千百年來百姓關於骨折傷筋恢復期一種簡單、籠統的說法,意思是當機體受到外傷,引起骨折傷筋,經過一百天的治療休養方可痊癒。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說所有的骨折傷筋病人都需要100天的休養。年齡、身體健康狀況、骨折部位、骨折類型、軟組織損傷程度、是否感染及治療方法等均可影響痊癒時間,因此,具體情況要做具體分析。

骨折斷端癒合就是痊癒骨折怎麼才算痊癒?很多人直覺地認為,既然是骨頭斷了,那麼斷面癒合就是骨折痊癒。其實,骨折斷端的癒合只代表骨折患者的部分痊癒。現代醫學認為,隨著各種功能的恢復,患者能夠重新回歸生活、回歸社會才算是真正的痊癒,這體現了醫學的整體觀念。而這需要骨科醫生與康復醫生的全力配合。

骨折術后需要保持絕對靜止骨折術后需要靜養是大多人對於骨折的一種看法,認為骨折術后就要保持絕對靜止,甚至長期卧床。

其實,在骨折治療方法中,把整復、固定、練功結合起來才是治療骨折的基本法則。而臨床上過分強調的是固定(「靜」的部分),而忽視了練功(「動」的部分),結果就是癒合緩慢,各種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併發症層出不窮,從而延長了治療時間、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留有後遺症或終身殘疾。

儘早科學康復 避免骨折術后併發症

68歲的孫大爺,因肱骨外科頸骨折在骨科做了手術,然後到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入院時,右肩前屈主動活動65度,被動活動75度,外展主動活動50度,被動活動70度,內外旋較差,肌力4-級,VAS4分。經過一周多的理療和手法等一系列康復后,肩關節活動範圍得到明顯改善,肩前屈主動活動達到73度,外展主動活動55度,內旋15度,外旋7度,肌力4級,VAS評分3分。(註:VAS分值越高越疼痛,0分最低,10分最高;肌力分級通常分為6級,0級最低,5級最高)

看到康復效果如此好,孫大爺連連說:「萬萬沒想到。」沒想到骨折手術后可以那麼早就進行康復訓練,更沒有想到骨科康復的效果那麼好。

疼痛、腫脹、滲出、感染、傷口不癒合或癒合緩慢、創傷導致的神經損傷等是骨科術後患者早期常見的癥狀。後期則多出現骨折斷端癒合緩慢、肌肉萎縮、肌肉攣縮、長期制動導致的功能異常、肌力下降、關節活動受限等。這些併發症嚴重影響骨折患者的痊癒。

骨折患者在一進入病房就應該有康復的介入,此時康復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康復教育、患者體位的擺放、術前功能訓練的預學習、日常生活的床上訓練等等。而在術后康復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包括各類併發症的預防、促進骨折斷端及傷口的癒合、促進患者機體各項功能的恢復等。

針對骨科術後患者出現的各類併發症,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康復科具有全方面的治療手段,包括各類現代康復手法、功能訓練、運動訓練、康復訓練器、藥物注射、傳統中醫推拿、針灸、理療、中藥熏蒸、中藥封包、中藥灸療等。

功能是王道

儘早是原則

骨折患者康復是山東中醫藥大學康復科骨科康復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導致骨折的原因多種多樣。暴力直接作用使受傷部位發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軟組織損傷;暴力通過傳導、槓桿、旋轉和肌收縮使肢體遠處發生骨折;勞損長期、反覆、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

無論哪種原因導致的骨折,骨折的康復治療必須圍繞「功能恢復」這一主題,根據不同的臨床處理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程序。

當採用石膏等非手術的外固定措施時,在不影響骨折固定的前提下,應早期進行軟組織的活動,防止肌肉萎縮、肌腱攣縮和骨質疏鬆等骨折病的發生。未經固定的關節應早期活動,以維持其正常功能。為消除腫脹、控制疼痛、減少肌肉痙攣,應注意局部處理。在複位固定穩妥的前提下,儘早進行功能訓練,以早日完滿地恢復功能。

當採用手術治療並獲得穩妥的內固定,不需用石膏等外固定措施時,一般在術后數天,手術疼痛緩解后即應開始功能訓練,手術的好處在於提供了早期鍛煉的機會,減少了關節僵硬的發生,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肢體功能的儘早恢復。

有一些骨折必須手術,但又不能獲得足夠穩固的內固定,術后仍需輔以外固定時,也應視具體情況儘早鍛煉。

骨折康復治療總的原則是在確保內外固定的同時,強調一個「早」字。只要骨折端固定牢靠,即可進行康復治療。可以以靜力性練習逐漸過渡到動力性練習,等長收縮亦可以促進骨痂癒合。

骨科康復不單是骨折康復

說到骨科康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骨折的康復。其實,骨科康復的範圍很廣,治療的病種非常多。

康復科採用動靜結合、中西醫結合的各類療法為患者減輕疼痛、預防各類骨科疾病併發症、恢復功能。針對於運動損傷及骨折術后功能障礙患者進行關節鬆動技術至今開展有千餘例,其中特別是針對於顳下頜關節紊亂應用的小關節關節鬆動技術已開展百餘例,解決因血友病致使關節功能障礙問題水平省內先進,技術開展時間為省內最早,是在全省具有影響的醫療服務品牌,另外心肺功能康復開展也較早,對於改善患者長時間活動減少甚至不活動而導致的運動耐力降低具有良好作用。

骨科康復主要是針對骨與關節損傷、骨病等所導致的人體運動障礙功能的康復,骨科(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的延續,為康復醫學與骨科學的交叉學科。通過物理因子治療及關節鬆動等康復技術手段,預防運動功能障礙,促進功能恢復,進行功能代償或代替,恢復或改善運動系統功能。

骨科康復可有效防止肢體失用性萎縮,預防和減輕失用性關節粘連和關節攣縮,防止骨質疏鬆脫鈣,促進骨折癒合。

骨科康復團隊主要針對於創傷或骨病遺留功能障礙的患者,比如由於骨折,關節損傷,創傷性、血友病性等關節炎造成的關節僵硬和關節功能障礙等),運動損傷后功能障礙患者(比如由於岡上肌腱炎、肩袖損傷、半月板損傷、跟腱斷裂等各種原因造成的運動損傷),頸肩腰腿痛患者,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側彎患者等。五、骨科康復 絕招不少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康復科將現代康復醫學與傳統中醫藥相結合,骨科康復水平在全省範圍內處於優勢地位,在骨科疾病的優勢技術明顯,關節鬆動技術、神經鬆動技術、SET懸吊訓練、肌肉筋膜松解、本體感覺訓練、功能穩定性訓練、心肺功能鍛煉、中醫特色療法等在省內處於領先地位,獨具的中醫特色療法,如中藥封包、葯浴、熏蒸、艾灸等對於改善骨科患者肢體功能,舒筋通絡、理氣活血具有良好作用。

對於骨科疾病患者,康復科綜合運用多種康復療法,為患者整體康復,回歸家庭和社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運動療法:綜合運用被動運動、主動運動、主動輔助運動(助力運動)、抗阻運動與肌力增強訓練,幫助患者獲得全身或局部運動功能、感覺功能恢復。

2.物理治療:運用溫熱療法、冷療法、水浴療法、支具的使用、電療法、超聲療法、光療法,引起體內一系列生物學效應,達到消除病因,消除或減輕疼痛,恢復被破壞的生理平衡,增強機體防衛機能、代償機能和組織再生機能,使患者得到康復。

此外,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康復科在運動療法的治療中,常以處方的形式來確定運動的種類、方法、運動量、運動安排等,並提出在治療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這就是運動處方。

根據骨折癒合過程,康復治療可分為早期和後期兩個階段。早期治療的目標:主要是消除腫脹、緩解疼痛。傷後肢體腫脹的康復治療:「RICE」原則和主動運動是肢體腫脹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

「RICE」是指預防和治療肢體腫脹的4項原則,即 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包紮)、Elevation(抬高患肢)。主動運動包括受創肢體的肌力訓練和適當的關節活動。主動運動有助於靜脈和淋巴迴流,是消除水腫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費最少的方法。主動運動時必要時給予助力。

上肢應注意肩關節外展、外旋與手掌指關節屈伸運動;下肢應注意踝關節背屈運動。老年患者更應防止肩關節粘連和僵硬發生。

此外,各種理療方法,如溫熱療法、超短波、磁療等都是消腫的重要措施。

骨折癒合期(後期)此階段大致是指從骨折臨床癒合到骨痂改造塑型完畢,一般從傷后2~3個月到1年以上。此期骨折端已穩定,能耐受一定的應力,外固定已拆除,患肢的肌肉和關節得以進行更大範圍的訓練,恢復功能。消除殘存腫脹、軟化和牽伸孿縮的纖維組織,增加關節活動範圍和肌力,重新訓練肌肉的協調性和靈巧性,將是這一階段康複目標。(當代健康報記者 賈玉華 通訊員 李禕晗)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