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腹直肌分離診治中的三大誤區

摘要:「產後腹直肌分離」,是一個不為大多數寶媽們了解的狀況。但現實情況下,它的發生率卻很高,據國外的不完全統計,30%的產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產後腹直肌分離。

雖然大部分隨著產後的自我修復和身體鍛煉能夠痊癒或者改善,但仍有部分會持續存在、加重甚至引起不良後果。但是我們在和這些寶媽接觸后,仍然發現不少對這一病症存在著不少認識上的誤區,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誤解一:生完孩子肚子松點沒關係

剛生完孩子那陣,腹壁肯定是有點松的,仍然會顯得富態,胖點有妊娠紋也很正常,但通過兩三個月的產後恢復會有明顯的好轉。如果到了這個時間點腹壁鬆弛依舊,甚至站著的時候肚皮的中央中線區域向外鼓,而躺下后中央區域有凹陷甚至形成深溝的,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分離了。正如我們在鍛煉的那篇文章里已經描述過的那樣,及時發現並儘早進行正確的鍛煉很重要,否則延誤診斷可能會喪失通過非手術治療改善的機會。可以通過自我檢測進行評估,方法也很簡單(圖片),雙腿曲膝仰卧並放鬆,把手放在腹部,手指併攏掌心朝向臉部,手指尖對準肚臍上方;然後吐氣並將頭肩慢慢抬起,然後指尖往腹部壓下去;如果手指中間出現深溝,手指似乎可以向下插入腹腔的,那就說明存在腹直肌分離;同時這樣還可以用手指寬度評價分離距離。發現了分離就可以去疝與腹壁外科看一下,讓醫生幫你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治療。如果產後三個月後,腹直肌之間的距離超過2指寬的話,就證明你需要儘快採取行動來複原腹直肌,挽救你松垮的肚皮了。

誤解二:不講方法的錯誤鍛煉:

生完孩子肚子鬆了收不回去,一些自律的寶媽也會開始自我鍛煉,但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尤其是沒有意識到存在腹直肌分離時,往往會選擇錯誤的方法,最常見的就是仰卧起坐和大幅度的瑜伽。錯誤的鍛煉方法不僅無效,還可能加重分離。包括仰卧起坐、俄式轉體等屈曲以及各種扭轉動作是禁忌的,因為增加的腹壓會加重分離。正確的是做各種「收」的鍛煉,比如平板支撐、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卧抬腿、仰卧抬腿等等。同時可以結合快走、慢跑、騎自行出等各種有氧運動。此外通過電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動收縮,對肌群強化訓練也可以嘗試。鍛煉應在產後2月後儘早開始,產後6個月之內開始效果好,需要堅持鍛煉至少三個月以上才會有明顯效果。

誤解三:即使糾正不了,不痛不癢,不去理會:

仍然有部分寶媽鍛煉效果不好的或者鍛煉不到位的,到了產後兩三年分離依舊沒有改善,自身又害怕手術,覺得不就是肚子大點、樣子難看點,不治療做手術也沒什麼關係。這肯定是不對的。我們的腹壁(或者說是腹腔的外殼)是一個整體,腹壁包括了前後上下四大部分,其中的一個部分有了問題也會導致其他部分出現問題。這是因為人體中腹壁充滿了各種平衡,比如我們的前腹壁和背部力量就是一種平衡。一旦腹白線變寬、腹直肌分離,前腹壁的力量就會減弱,背部力量相對變強,就會把腹部的薄弱進一步往兩邊拉,這樣腹直肌分離得更遠,腹部的缺損就會越來越大。時間久了除了腹腔臟器突出造成的癥狀外,還會出現背部和盆底的問題,比如背部疼痛、盆底功能障礙(疼痛、尿失禁、脫垂等)等,部分寶媽還會出現分離基礎上的臍疝、白線疝,所以有了產後腹直肌分離症千萬不要以為只是「好看難看」的問題,一定要及時治療。由於產婦多為中青年,早期病情的發展多比較慢、而且癥狀較輕,但隨著年齡增長,到某一階段這種變化會突然加速,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因此如果到了產後兩三年、鍛煉后還不能恢復的,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此外常見的誤區還有只重外觀、忽視功能。有些寶媽常跟醫生說只要讓我鬆弛的肚皮看上去美觀些即可,但這種想法在醫生看來並不正確,因為解剖和功能的恢復最重要,這樣才能避免分離后的各種不良後果,皮膚和外觀是相對次要的。

作者:湯 睿 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上海市東方醫院疝與腹壁外科 主任

專家門診:周二上午(本部);周一上午(南院)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KK健康」微信訂閱號。

KK健康以「全民科普」為己任打造中國最權威,最貼近百姓的健康知識趣味科普平台。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