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教育哪家強?

「東方和西方就像兩個鐘擺,有時很遠,有時很近」。 具體到教育領域,有這麼幾個基本觀點:

1、中國的基礎教育肯定是強的

我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肯定是比西方的基礎教育要強的。而且我們長期以來對於中國創新能力的看法也是有問題的。我一點兒不認為中國人的創新能力差。為什麼?

舉個例子,我國量子通信衛星的發射在這個領域達到了世界最高水準。為什麼?因為這個領域是一個新興領域,我們中國和其他世界各國同一個起跑線。但是在一些長期有技術封鎖,有核心機密的這些領域,西方國家搞技術封鎖,我們就沒辦法,得一步一步來。

你不給我們核心技術,那我們就要從頭開始研究,而且你積累了那麼多年,我得一點點弄,需要時間。再說了,諾貝爾獎級別的項目絕對是需要燒錢的,創新跟經濟水平緊密相關,我們有錢了以後,才可以把優秀的人才吸引過來,不僅僅是自己的人才,也包括全球人才。

Advertisements

2013年,由丹麥廣播電視台牽頭,選取了兩國教育水平相當的兩所公立中學:丹麥城市胡奧斯一個9年級的班級和中國哈爾濱市69聯中一個初三班級,進行公平公正的教育比賽。比賽項目為閱讀、數學、團隊合作能力、創造力、英語,這個比賽還拍成了紀錄片。最後中國的孩子輸了嗎?你根本想不到,我們是4:1獲勝,而且他選的中國孩子還不是一線大城市的,是哈爾濱的。

丹麥孩子在閱讀、數學、團隊合作、創造力上均敗給了中國學生,只在英語上挽回了一點面子。這個結局我覺得很有意思,現在逐漸有這樣的聲音,大家開始反應過來了,原來中國的教育並不是比西方的差。中國孩子不會創新、思維局限,這樣的說辭我們是否一點也不陌生?有多少來自於媒體的不斷灌輸和自我暗示?

Advertisements

再比如現在英國的基礎教育,現在全面向上海學習。今年英國教育部宣布,英格蘭半數約8000所小學將在數學課堂上採用上海模式,我們熟悉的《一課一練》都成英國小學教輔了。為什麼中國孩子前赴後繼去留學的國家,突然掉轉過頭,向中國學習基礎教育的方法?他們到底在學些什麼?

2、東方和西方的教育,沒有誰是絕對正確的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事情。我以前做過一個比喻,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其實像鐘擺一樣,在某一瞬間中國教育擺在左邊的高點,西方教育擺在右邊的高點,我們要用全面發展的眼光去看。世界連通了,信息如此暢達,大家一比較,怎麼覺得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差那麼多,這是靜態的觀點。如果動態地去看,你會看到了最高點,還要往回擺,我們處於各自發展的不同階段而已。所以你去看世界教育格局,東西方的教育在互又在相互靠攏。我們在向西方學習,西方也在向我們學習。

第二點,這兩個鐘擺並不是完全一樣的鐘擺,因為教育背後的哲學與文化不一樣。即便有一天兩個鐘擺擺到同一點,也會擦肩而過。中國的教育哲學是功利化的。在中國文化中,教育就是要改變人生命運,就是光宗耀祖,就是學而優則仕,就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什麼錢文忠教授會說我不相信快樂學習呢,快樂學習是西方的理念,中國的教育哲學認為,學習就是痛苦的,知識改變命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西方的教育為什麼是快樂的?因為它的起源就是一種貴族文化,有錢有閑的人才去接受教育。所以為什麼出來一個虎媽在西方會引起軒然大波?這是價值觀的劇烈衝突。西方會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你家長憑什麼用這種手段去剝奪孩子的自主權利,你憑什麼去替孩子作選擇。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西方也在反思,他們的理念也有走極端的地方。比如太過於以兒童中心了。他完全是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導,強調孩子自身的興趣和選擇。我們呢?則太強調訓練。我們信奉的是熟能生巧,西方不注重訓練,是怕把孩子的興趣練沒了,但是現在因為他不注重訓練,孩子連很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不具備。創新也是要有基本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的。所以現在西方教育面臨這麼一個大問題。

東西方教育最後會達到一個平衡——西方會向中國靠攏,最後變成現實的理想主義。西方的教育是偏理想化的,達到現實的理想主義就比較平衡了。我們則向西方靠攏,最後變成理想的現實主義教育。因為我們的出發點還是比較現實的,我們的教育還是功利主義。回過頭來說,中國的教育需要偏理想化的人去推動它,因為它的本質太功利了。如同在學習英語中,很多家長只看重應試的成績,並不看重實際能力,家長只會為報名提高應試能力的補習班。其實選擇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夠有效的調動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比如能動英語的表音密碼課程。這個方法解決孩子在英語學習中遇見的問題,科學的解析字母在百萬單詞中的發音和構成規律,讓孩子突破語音關,從而使記憶單詞變得「有章法」。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為孩子終生學習奠定基礎,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正如中國的教育,不要太功利,要達到現實的理想主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