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就要來了,祛濕總沒效,別怪薏米,是你自己煮錯了

【導語】

立夏就要來了,今年雨水似乎又多,正是濕熱重,人最難熬的時候。

如果經常會覺得渾身軟綿綿,沒胃口,身體重,關節酸疼,臉上的痘痘遷延不愈,通常就是濕熱找上門了。

薏米到底能不能祛濕?

祛濕都會想起薏米(也叫薏苡仁,以下通稱薏仁),說到薏仁,古籍里是這些描述:

味甘微寒。

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其根下三蟲,一名解蠡。生平澤及田野。

——《神農本草經》記載:

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

——《本草正》

薏仁味甘,利水。所以薏仁的「祛濕」是從下而祛的,濕氣排除的渠道主要是二便。

吃薏仁后,二便增多,都是正常的排濕現象,只要排便后神清氣爽就好。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視病之輕重,准用藥之多寡,則陰陽不傷,而濕病易去。

Advertisements

——《本草新編》

這裡對薏仁的評價很高,不僅祛濕,而且還不損耗津液,尤其提到的是,最宜「濕盛在下」,所以,這些「濕」薏仁能輕鬆對付:

腳氣、下肢水腫、風濕痹痛、小便頻繁、大便不成型、陰囊潮濕、白帶異常。

——《本草經疏》

雖說薏仁是「祛濕神器」,但並不是人人適用,用對了才好。

這裡要提醒:懷孕的媽咪們要躲開薏仁哦。

薏米到底怎麼吃?

關於怎麼吃薏仁?

簡單概括一句話:正確搭配,吃身體最需要的東西!

薏仁赤小豆芡實湯

中醫講,脾喜燥而惡濕,主運化水谷,薏米微寒,單獨長期食用是會傷害脾胃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正確搭配。

現代人體質都偏寒,單吃薏米赤小豆,是會加重脾胃負擔的。

而芡實性平,有祛脾胃之濕痰,留真水(溫脾、保胃氣)的效果,這樣搭配,祛濕才會事半功倍。

Advertisements

芊兒給小主們推薦一種能發揮食材最大功效的做法!

1、取赤小豆一把、薏仁一把,芡實一把,洗凈瀝干。

2、把鍋燒熱,將赤小豆、薏仁干炒至微香。

3、加適量水,一定要漫過薏仁、赤小豆和芡實,浸泡3小時。

4、蓋上蓋子大火煮開,關火,燜10分鐘。此步驟重複3次。

5、最後一次煮開時,加入肉桂粉(酌口味添加),再關火燜半小時即可。

溫馨提示:

其中,干炒、加肉桂粉,都有溫陽祛濕的意味。

一方面可以平衡薏仁的寒性,另一方面又能升發陽氣,及時補充身體津液。

關於薏仁赤小豆湯,還有兩個常見的誤區

1、一直煮就會煮爛

這是食材都有的特點,尤其是制干很徹底的,一直煮其實很難煮爛,芊兒建議,提前浸泡1~2小時。

2、赤小豆和紅豆是兩種不同的食材

《本草新編》記載:或問赤小豆,即家園之紅豆乎?曰∶別是一種,其色如朱而發光,頭上一點黑如漆。

若家園之紅豆,名曰紅,而色實紫,能療飢,而不能利水去濕,多食亦敗血,功用與赤小豆迥別。切勿以家園之紅豆,而錯用之也。

3、只吃食材不喝湯

很多小主們認為食材具備的功效就應該是吃食材,忽略了所煮的粥湯里,經過高溫所煮出的精華,粥湯養脾胃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4、食材不能炒

有人認為食材炒過後效果就不好了,其實不是,薏仁微寒,經過干炒后,健脾且更好消化。

所以,如果小主喝了薏仁赤小豆湯,覺得沒效果甚至不舒服,先看看自己使用的食材是正確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的,然後再改良一下做法試試看!

親愛噠小主們,好好祛祛濕,過個裙舞飛揚、清爽的夏天喲~

小主千歲致力於用系統化的中醫理論,和最健康的食材進行養生,為您提供有趣的養生知識,更多營養美食的細緻做法,可以微信搜索公眾號「小主千歲」關注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