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的功效作用與使用方法

《本草綱目》中說:「艾草,味苦而辛,無毒。具有溫通經絡、益氣活血、散寒止痛、清熱解毒、理氣調經、增補元氣等功能.」對傷風感冒、關節疼痛、心腹冷痛、眩暈心悸、失眠多夢、腎虛氣滯、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宮寒不孕、慢性前列腺肥大等癥狀有獨到的功效,經常使用可強身健體。具有抗老防衰,延年益壽療效,是美容養生、居家保健、饋贈親友的聖品。

艾條的功效作用

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釋放按摩,按摩中著重全身各部位的協調,身體系統與精神意識的和諧,同時在人體的背部用中醫刮痧、拔罐、舒經活絡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經絡、淋巴排毒,以達到舒緩壓力、放鬆神經、調節五臟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氣滯血淤、腫脹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解除疲勞,享受輕鬆,達到內外和諧完美統一的最高境界。溫灸養生在身體方面有六大功效。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逐疲;溫中活里、強臟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溫灸養生在美容方面有兩大功效。面部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陳艾條的使用方法

1、穴位艾灸

將一根條一端點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灸。艾灸時,點燃的一端距離皮膚約10-30mm,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灸至皮膚溫熱發紅,有溫熱感,而又不致產生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迴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灸足三里、氣海穴等。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清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能溫通帶脈、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風池穴到肩部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的溫度,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 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去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癥狀,可以用1-2根清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鐘,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去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是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嚴重並伴有經絡淤堵,可以用3-5根清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茶。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熏完之後要多吃牛肉、海蝦補足能量。

(2)將生薑切成很薄的薄片,上鍋蒸熱、蒸軟后待用。

(3)夏季用6~8根清艾條(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買一個大夾子,夾住艾條,或用膠帶將艾條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當感到疼痛時可試著離遠一些。在初熏時,有的人會感到很明顯的燙、痛,那是因為經絡不通,大量的熱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後的經絡是暢通的,即便整排艾條離後背很近也不會感到痛,只會有溫暖舒適的感覺。熏完后拿掉薑片,只要是薑片下的皮膚上是濕的,而且生薑片也是濕的,就說明身體內的寒濕重。而身體內寒濕少的人,在用大量的清艾條熏烤幾十分鐘后,生薑片應該是乾脆的,皮膚上也是乾爽的。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溫和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髮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鐘,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輕后重。

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