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按摩:養心!保肝!健脾!清肺!固腎!
五臟按摩:養心!保肝!健脾!清肺!固腎!
Advertisements
-
心
心,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顏色為赤色,對應的食物五味為苦,功能包括全身血液循環系統、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心主神志,功能正常時,人的精神旺盛、神志清楚;出現障礙時,容易出現心悸、健忘、驚恐、失眠等病症。
-
肝
肝,在五行中屬木,對應的顏色為綠色,對應的食物五味為酸。功能包括肝臟生化代謝功能和解毒功能。若功能不彰時,臨床上常見兩眼昏花、眼睛乾澀或易流淚、夜盲,以及易抽筋、失眠或多夢等癥狀。
-
脾
脾,在五行中屬土,對應的顏色為黃色,對應的食物五味為甘。主管消化、吸收與運送營養物質功能,維持肌肉的健康,還包括營養物質的化生與統攝血液的功能。若功能失常,容易產生食慾不佳、腹脹、便溏、氣血虛弱、水腫或肌肉消瘦、四肢倦怠無力等現象。
-
肺
肺,在五行中屬金,對應的顏色為白色,對應的食物五味為辛。除主呼吸功能外,還包括水液輸布以及皮膚、毛髮等的功能。若功能失調,容易導致外感風寒風熱、咳嗽、氣喘、小便不利、自汗、少氣聲低等情況。
-
腎
腎,在五行中屬水,對應的顏色為黑色,對應的食物五味為咸。除主管泌尿功能外,還主管人的精、氣與生長發育,主骨生髓。功能包括了泌尿、生殖、內分泌、骨髓造血、水鹽代謝。腎精不足,會造成腎功能退化、骨髓空虛、身體逐漸衰老、生殖能力減退,足痿不利於行、腰腿無力等癥候。另外,與耳的聽覺、頭髮的生長也有密切關聯。
Advertisements
-
經絡是中醫學的一大發現與發明,是與西醫神經血管淋巴三大管道系統相關聯又自成體系的人體網路系統,內連臟腑、外連四肢百骸、運行氣血與生命元氣。穴位是五臟經氣的出入門戶,針灸穴位或按摩穴位,可以調節五臟功能。
-
心俞:
位置:背部第5胸椎脊突下,向兩邊旁開1.5寸處。
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容易受到驚嚇、心煩、健忘者,常按摩此穴位,有助暢通心脈氣血的作用。夏日三伏天時,可搭配敷貼由白芥子、元胡、甘遂、細辛、麝香等藥材製成的益元膏,以增強心主血脈的能力。
-
百會:
位置:位於頭部的頂端處。
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2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百脈於此交會,是各經脈氣會聚之處,可調節大腦功能,調控氣血下行,具有調節全身陰陽平衡的作用。
-
內關:
位置:手腕第1橫紋上方2寸處,位於兩筋的中點。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1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凡心、胸、胃的不適,都能以按摩內關穴緩解;此穴位可以養護這3個臟器的健康。
-
三陰交:
位置:足踝內側直上3寸(即4橫指幅寬),靠近腿骨后緣處。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1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氣血兩補,能降血壓、養心神,助安眠,平衡腦功能。此穴也適用於健脾與固腎。
-
肝俞:
位置:背部第9胸椎下,向兩邊旁開約1.5寸(大約食指、中指合併,第2指節橫幅約1指半寬)的位置。
按摩方法:循著穴位點向下淺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能舒通肝氣,補肝養肝,瀉肝膽濕熱,治療慢性肝炎。
-
行間:
位置:腳拇趾與第二腳趾之間的縫隙處。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1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泄肝火、涼血熱,治療血熱性疾病;改善腹脅脹、腰痛無法仰身或彎下、肋間神經痛等。
-
章門:
位置:肚臍上方2寸(約兩橫指的寬幅),兩邊橫開約6寸,位於第11肋骨端點。
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可強化保健肝臟,是治療肝血虛與慢性肝炎的要穴;凡心、肝、脾、肺、腎、心包絡之疾病,也都可以輔助按摩此穴。
-
曲泉:
位置:身體坐正、膝蓋彎屈成垂直,以手指壓住膝蓋內側(與腳大拇趾同側)橫紋頭,腿伸直時手指按住部位,正好在一條小筋下方與一條大筋上方所形成的凹陷處,就是此穴所在。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1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清濕熱、泄肝火、疏通下焦(肚臍以下的腹部,包括大腸、腎臟、膀胱等),對肝膽濕熱性炎症、以及臍下腹痛、小便不利、膝關節痛、子宮下垂等有效。
-
脾俞:
位置:背部第11胸椎骨兩側約2寸(兩指幅寬)處。
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3~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可疏通脾臟之氣,增強消化功能,補益氣血虛弱;經常按摩可預防感冒、止血、防止腹瀉、增加調節免疫力。是預防疾病的要穴,尤其適用於大病後的復元調養。 -
中脘:
位置:肚臍上方約4寸處。
按摩方法:向下深按約1.2~1.7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可強化腸胃消化機能,治療慢性胃炎與消化不良,對冠心病心氣不舒引起的胸腹氣悶也有療效。
-
京門:
位置:向上舉起手臂,在身體側邊肋骨的最下緣處。
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可增強脾腎元氣,促進腰部、腹部與背部間氣的流暢,對腹腔臟器慢性疾病引起的腹部脹滿不適,具有良好療效。
-
商丘:
位置:足踝內側前緣直線與足踝內側下緣橫線交會處。
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2~0.3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可健脾利濕、通調中氣。適用於有腹脹、便秘、腸鳴、泄瀉、黃疸或消化不良等情況;緩解足踝疼痛。
-
肺俞:
位置:背部胸椎第3節下方,外開約1.5寸處。
按摩方法:向下淺按約0.3~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此穴是肺臟精氣轉輸出入、流注聚結於體表之處,具有增強肺臟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治療各種肺部病變。夏日三伏天時,可搭配敷貼益元膏,以增強秋冬呼吸道抗病能力。
-
印堂:
位置:兩眉頭的正中間處。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按壓20次。
功效:可寧神益智、疏風清熱。有助於改善外感風寒風熱引起的鼻炎、頭痛,以及慢性暈眩、失眠等症。
-
迎香:
位置:鼻翼外側兩道溝紋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按壓20次。
功效:可散風熱、通鼻竅。對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竇炎等緩解有效。
-
豐隆:
位置:足踝外側上方約8寸處。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1.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有運化痰濕的良好作用,可治療咳嗽多痰,以及脾虛肥胖、高血脂引起的暈眩等症,還能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
-
腎俞:
位置:背後腰部腎臟處,脊椎旁開約1.5寸的地方。
按摩方法:向下深按約0.5~1.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增進腎臟的血液循環,可補益腎虛,緩解腰酸背痛、小便白濁。夏日三伏天時,搭配敷貼益元膏,可以增強虛寒型慢性腎病的康復能力。此穴也適用於保肝。
-
氣海:
位置:肚臍正下方約1.5寸處。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1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能補元氣強壯身體,對於性功能下降、遺精、遺尿、不育、月經不調等生殖系統相關疾患有良效,對抗衰老有良效。
-
足三里:
位置:位於膝下3寸,腿脛骨外側旁開1寸處。
按摩方法:向下深按約0.5~1.5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能增進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固養腎臟,提高全身免疫力,對治療脾胃與腎臟的慢性疾病有重要作用。
-
湧泉:
位置:5個足趾屈起時,足心正中部位所出現的凹窩,就是穴位所在處。
按摩方法:向下按約0.5~0.8寸,按壓5秒,會有酸感,休息5秒后再按壓,一共按壓20次。
功效:此穴是腎經的起源處,可對治腎虛體弱;按摩此穴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改善末梢循環障礙,消除手腳冰冷等症
-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