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檢測,艾滋病與神經梅毒
艾滋病與神經梅毒:艾滋病感染能改變梅毒的臨床表現,使得臨床損傷更為明顯,並加速梅毒的進展。艾滋病感染者中早期梅毒也能導致一過性的CD4+T淋巴細胞下降和艾滋病病毒載量升高,在梅毒治療後有可能改善。艾滋病試紙www.hiv-cdc.com合併TP檢測試劑,可以更早發現病毒感染,同時檢測兩種病毒抗體,為之後的確診提供初篩結果,艾滋病合併梅毒患者發生神經梅毒的危險因素包括CD4+T細胞計數≤350×106 /µl、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滴度≥1∶32;若艾滋病載量>10×103copies/ml,即使CD4+T細胞計數> 350 × 106/µl,也易發生神經梅毒。CD4+T細胞計數≤200×106/µl提示神經梅毒治療失敗率增加。對於無癥狀性艾滋病合併梅毒的患者,特別是晚期梅毒或早期梅毒驅梅治療失敗患者,如果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滴度≥1∶16,則應行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以避免延遲診斷和發生嚴重後遺症[4]。由於艾滋病相關神經系統病變種類繁多,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艾滋病原發性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機會性感染、繼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抗艾滋病藥物誘導的疾病和營養代謝障礙,應注意神經梅毒與上述疾病的鑒別。
艾滋病與梅毒的流行病學:全球每年約有1千萬的梅毒新發病例[1],我國2015年新發梅毒病例433974例。梅毒與艾滋病存在相同的傳播途徑和相似的高危因素,特別是男男同性性行為者(MSM)。國外薈萃分析報導在艾滋病感染者中梅毒的中位數患病率為9.5%,而梅毒患者中也存在高艾滋病感染率,在診斷為一期或二期梅毒的MSM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率為10.5%。我國兩者的共感染率呈上升趨勢,MSM人群中艾滋病感染和梅毒共患病率2.7%[2]。
神經梅毒的診斷:1、 血清學檢查陽性;2、 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3、腦脊液檢查異常 (腦脊液細胞計數或蛋白測定異常,腦脊液VDRL陽性) 。腦脊液VDRL診斷神經梅毒的特異度高,但靈敏度低。如果患者有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腦脊液VDRL陽性,在排除血液污染后,可診斷為神經梅毒。腦脊液VDRL陰性,臨床上出現神經梅毒的癥狀和體征,血清學檢查陽性時,如果腦脊液細胞計數或蛋白測定異常,考慮診斷為神經梅毒[3]。在尚無條件進行腦脊液VDRL試驗的地區,可以用腦脊液TRUST試驗替代。
神經梅毒的臨床類型:1、無癥狀性神經梅毒,腦脊液異常(如淋巴細胞增多或蛋白升高)VDRL陽性,而無臨床癥狀。2、腦(脊)膜梅毒:多見於梅毒感染1年後,發熱、頭痛、頸項強直等,易累及腦神經,表現為腦神經麻痹癥狀:如眼肌麻痹,面癱和聽力喪失。
3、腦(脊)膜血管梅毒:累及腦血管,引起腦梗死。內囊和基底節區Heubner動脈、豆紋動脈等中小動脈容易受累及。臨床表現為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和失語。
4、脊髓癆:是梅毒螺旋體侵犯脊髓后索及后根引起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刀刺樣疼痛伴麻木、共濟失調、尿瀦留或尿失禁等,感覺性共濟失調,腱反射消失,深淺感覺減退阿-羅氏瞳孔。
5、麻痹性痴獃(General Paresis of the Insane,GPI) : 一般發生於梅毒感染后10~20年,潛伏期很長。起病隱襲,早期表現常為性格改變,逐漸出現記憶力、計算力、認識力減退等智能障礙。可伴有各種妄想、幻覺和異常的情感反應,病程晚期發生嚴重的痴獃。
6、梅毒性樹膠腫:臨床罕見且易誤診,目前國內相關報道較少。
治療:神經梅毒治療推薦方案: 青霉素1800萬~2400萬U/d,300萬~400 萬U/4 h,靜脈滴注或持續靜脈滴注,連續 10~14天。治療結束后予以苄星青霉素240萬U,1 次/周,肌肉注射,共 3 次。隨訪:在治療后每6個月進行腦脊液檢查,直到腦脊液細胞計數正常。治療后6個月腦脊液細胞計數無下降或治療后兩年腦脊液細胞計數和蛋白未降至完全正常,予以重複治療[3]。